【两会时间】山不能采、水不能渔的淅川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张家祥这样解题

2019年03月06日15:37

来源:大河网

  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讯 (大河网记者 宋向乐)为了保证南水北调水质,淅川县张河村遇到山不能采、水不能渔的经济发展困境,如何解决?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在河南代表团小组讨论发言时给出了答案——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两个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祥

  张家祥是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河南省淅川县最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他认为这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也是一个关注民生、符合民意的报告。

  “农村能不能发展,乡村能不能振兴,关键是产业,难点也是产业。所以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张家祥认为发展产业离不开党建引领。“作为一个村支部书记,如果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做,不但对不起父老乡亲,更对不起上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弘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张家祥说,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区域实际,高标准规划,以党建引领发挥干部群众的内心动力,破解农村脏乱差的现象,绝不能以等靠要的思想来实施乡村战略。

  淅川由于南水北调,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搬迁近40万人,有很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们是有矿山不能开发、有水不能养鱼,很多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这是为了南水北调的工程,所以说淅川区位特殊、功能特殊,为了确保京津冀人民和沿线人民喝上甘甜的放心水,淅川的保水质任务更加特殊,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千方百计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下功夫。”

  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后,张河村将全村5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企业,全部栽种为软籽石榴,目前在该村带动下,周边已发展软籽石榴5万多亩,淅川全县发展林果30多万亩。

  张河村为何会将林果选择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张家祥说由于保水质的原因必须发展生态产业,而且这项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用工时间长,村里的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同时为精准扶贫工作找到了扶持点,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做到了脱贫不返贫。

  “因此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张家祥说。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