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中医》热播 一切脉就开方 很多电视剧都有这个“”病“”

2019年03月09日09:38

来源:大河网

本版配图为《老中医》剧照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峰实习生张晓菡程贺

  由毛卫宁执导,高满堂、李洲编剧,陈宝国、冯远征、陈月末等主演的电视剧《老中医》正在央视一套热播。作为为数不多的关注中医文化的影视剧,该剧以戏骨云集、内容详实为特色,向当代观众展现了“中医”这项国粹。随着剧情的发展,很多观众对剧中的故事也越发感兴趣起来。剧中提到的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有科学依据吗?对此,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了中医专业人士。

  不同地域的中医各有特色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孟河医派传人的行医故事,孟河医派是江苏众多医派中重要的中医流派之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博士李伟峰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江苏名医辈出,孟河医派是其中特别独特的医派。

  李伟峰说:“不同地域的中医传承和发展都有自己的特色。拿咱们河南来说,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中医药界在中医文化传承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河南中医药大学有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校园里还有一座种植着各种药材的植物园,在全国都是很有特色的。还有一些中医药文化的讲坛,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是很有用的,使大家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可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开药要避开“十八反”

  《老中医》以名医翁泉海因人命惹官司开始,重病患者秦仲山因服用了两服不同医生开出的汤药而身亡,其中一服是翁泉海所开出的安慰方,另一服则是由吴雪初和赵闽堂所开出的“猛烈之剂”,应了中药的“十八反”,两服药方相克,导致患者身亡。中医遵循中药相生相克之理,摸索出了“十八反、十九畏”。何为“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里的配药禁忌,如果将不能合用的药配在一起,有的会产生各种副作用,有的会降低药效。

  随着电视剧的播出,有媒体报道“十八反”并无现代医学依据。对此,李伟峰表示,现代中医开药依然会遵循避免“十八反”的原则,他说:“如果我开的处方里面出现‘十八反’,处方审核时就不会通过。不排除有时候出于特殊的疗效,可能开药时会有出现个别药相‘反’,但这种情况医院往往会退回处方或者让开方人签字认可。”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治医师王菲表示,“十八反”是中医基础理论上的配伍禁忌,“比如诸参反藜芦;甘草虽然是和事佬,跟大多药都能配,但甘遂、大戟、海藻、莞花这四味药跟甘草的药性是相反的,如果配在一起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给人体带来损伤。不过在临床上也有把‘十八反’的药配在一起的例子,但医院会规定医生必须在处方上签字负责”。

  王菲说:“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医学,就是通过代代相传下来的临床实践积累而来的。”王菲建议,开中药一定要通过有医师资格证、有处方权的大夫来开。有的人喜欢找一些所谓的“秘方”,实际上很多“秘方”都不能随便听信,因为中医“有实症当用实方”。王菲给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些药剂量很小的不同就可能会带来效果的大不同。有的药只能使用很少的剂量,比如细辛不过钱,就是说一味药中的细辛不能超过3克,否则服用者会出现舌根麻等中毒症状。”

  对此,李伟峰也是深有感触:“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治疗,有时候能否治好病可能就是一点细微的改动。”李伟峰举了个例子,《老中医》中有一个治疗案例,同一个患者,冯远征饰演的赵闵堂和陈宝国饰演的翁泉海开的药方差不多,都是根据同一个古方开的,只有一味药不同,“赵闵堂用的是川芎,翁泉海增加了川牛膝,这两种药都有活气血的作用,但加上川牛膝之后效果更好了,把患者的病治好了。有时候药方的差别就在一点点上,疗效可能就不一样”。

  电视剧不能过分神化切脉

  《老中医》在整体上是比较严谨的,但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李伟峰也发现了一些瑕疵。

  比如剧中有中药煎好之后倒药的情节,演员端着药锅的倾斜度大概是45度,却能倒出一小碗药。事实上,煎中药时水要超过药但不能超过太多,煎到最后差不多够一小碗的量。李伟峰说:“我们煎好药倒药时都要用箅子箅着,有时药渣都要掉下来了,才能把药汤都倒出来,按照剧中药锅的倾斜度是倒不出药汤的。”

  另外,李伟峰认为很多电视剧中都有些过分夸大“切脉”的作用了。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很多时候单纯靠切脉是不能确定病人患的什么病的。“比如一位患者腰痛,来看病的时候皱着眉头,一只手捂着腰,那么我就可以猜测你腰上可能有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只通过切脉得出了病症结论,不能过分神化切脉。现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有这个问题,一切脉就诊断、开方,其实这样很容易造成误诊。”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