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实习生张晓菡
正在热播的都市情感剧《都挺好》,以泪中带笑、痛里有爱的人情冷暖,让观众的追剧热情不断高涨。赡养父母、重男轻女、夫妻矛盾、事儿爹、妈宝男……剧中上演的问题可以说是现实的投影,引发热烈讨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剧中父亲苏大强、长子苏明哲、次子苏明成、女儿苏明玉等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也各有自己难念的经。这些家庭问题,该如何面对和解决?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心理之“伤”,又该如何消弭?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邀请知名心理专家、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进行了分析。
家庭造成的心理阴影会存在很长时间
观众讨论最热的要数“原生家庭”,也就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从《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安迪,到这部剧里的苏明玉、苏明成,“原生家庭”这个词汇被人熟知,成长的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影响被重视。
《都挺好》的剧情发展不时穿插回忆,让观众看到了家庭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苏大强与苏母的夫妻关系,苏母对苏明玉的冷漠以及对苏明成的溺爱,都与成年后每个人性格的成因有着各种联系。
蔡劲林表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性格的遗传因素,一个人还会从小学习原生家庭里的行为互动模式,而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也会逐渐建立自己的应对方式。
“当然,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较为弱小,心理阴影也会伴随自己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往往需要内心有了足够的成长才能真正解决。”蔡劲林说,像在心理咨询中很多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患者及恐婚症等都是和成长的原生家庭阴影有关的。
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
就苏家来说,苏大强与苏母的婚姻,一直是女方过于强势,以至于不管对错,苏大强都以逃避的方式应对。这种失衡的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在父亲的担当缺位的情况下,苏明玉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蔡劲林表示,家庭教育需要父母的分工和配合,现在常见的家庭模式就是“焦虑的妈妈+边缘的爸爸”。很多爸爸都像苏大强一样,要么在家里无所作为,要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这种家庭教育中的一头沉最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尤其是男孩子长大容易缺乏责任感。
谈到家庭关系的处理,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剧中复杂深重的家庭矛盾也让人感慨,当我们面对家庭矛盾时,该如何解决?
蔡劲林说:“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爱的地方。爱,就应该温暖而光明,所以父母首先应该公平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其次在矛盾中应该对事不对人,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的公正。最后还是要强调家和万事兴,提升孩子的包容心,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
心理专家分析苏家三兄妹的性格
长子苏明哲:希望保持心理优势
出国留学并定居的苏家长子苏明哲是家中光耀门楣的代表,面对家中变故,他把“我是苏家的老大”挂在嘴边,面对弟弟妹妹的一些做法,还不时冒出一句“我对你太失望了”。
面对父亲买大房子等超出实际需求的要求,虽然超出了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苏明哲没有去沟通劝导,而是一味满足,甚至不惜对自己的小家庭造成伤害,陷入离婚危机。不少观众在社交网络直言,苏明哲的心态可能是面子和虚荣心作祟。
对于苏明哲的举动,蔡劲林从心理方面分析说,苏明哲由于是家中长子,从小就是苏家的骄傲,满足了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也为父母挣足了面子,所以他在心理上对于弟弟妹妹是占有一定优势的,比如说受到父母的认可和重视。成年后他也希望保持这种心理优势,所以他依然要不断满足父母的要求,即使不合理,即使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甚至不惜损伤自己的小家庭,因为这些行为也可以继续实现他对于原生家庭的价值感。
次子苏明成:依赖性人格的“妈宝男”
从小受母亲溺爱的苏明成,被形容为“妈宝男”。成家后的他依然保留着年少时的习惯,不断向母亲借钱保持高生活水准,被明玉吐槽为“一直没有断奶的孩子”。不仅在年少时常与妹妹明玉吵架,且每次纠纷都在母亲偏袒下作罢,长大后还竟然因一场误会而将妹妹打伤住院。
在蔡劲林看来,苏明成确实是个“妈宝男”,他在家庭中是得到妈妈的溺爱和偏心的,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家庭中往往都是小霸王,有恃无恐为所欲为,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属于依赖性人格,一直长不大。
“这样的例子现在很多,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往往家长包办的事情多,孩子缺少锻炼,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差别很大,典型的就是常见的啃老族。”蔡劲林说。
女儿苏明玉:家庭偏差导致内心坚硬
剧中人物中,最让观众心疼和同情的是女儿苏明玉。由于从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她的性格有些坚硬冰冷,而坚硬的外壳很可能是她自己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蔡劲林说,家庭中“重男轻女”的偏差,容易导致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低,活在自卑的阴影里,或者像苏明玉一样内心里充满了怨恨,坚硬而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