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法治德治”治出和美汤阴

2019年04月13日07:44

来源:大河网

  在汤阴,举办低碳婚礼渐成时尚。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记者任国战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杨之甜本报通讯员宋艳丽

  春日汤阴,处处散发着宁静和谐的温柔气息。公路两侧,一块又一块翠绿的麦田,连接起一座又一座祥和村落。步入县城中心的人和公园,林木植物茂盛,海棠娇艳欲滴,尊礼台、武穆广场、扁鹊画廊等主题游园点缀其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公园一角,退休干部王女士正在练歌。去年退休后,她从省会郑州回到老家汤阴定居。“这里生活设施齐全,社会氛围和美,很是让人心情愉悦。”

  最近几年,和王女士有同样感受的本地人不少,返乡创业定居的汤阴籍人增多,到汤阴发展产业项目的外地人络绎不绝。小县城成为“强磁场”靠的是啥?

  “以自治‘内消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汤阴正在探索基层治理新方向,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说。

  以自治为基础凝聚共建幸福家园的群众智慧

  “财务账目搞得清,定期张榜公开看,自觉接受民监督,不隐瞒!”4月7日上午,汤阴县白营镇北陈王村文化广场,村民们正在自编自导三句半节目——《夸夸咱们北陈王》。在这里,一场发自基层的乡村治理实践正在进行。

  2018年3月1日,北陈王村接到通知,全村35户村民的房子要拆迁。村干部立即在“平安北陈王”微信群中发布补偿条件等相关政策,24小时微信轮流值班,随时解答群众的问题。没几天,拆迁顺利进行。

  “要搁过去,非得进入信访‘备战’状态不可。”北陈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来宾坦言,就因为以前“沟通”俩字做得不够。

  他说,现在村民大多有微信,我们就尝试走“网上群众路线”,村内事务第一时间公开,征求大家意见,村民有啥好的建议也在群中提出。

  “事事都公开、大事一起议、好坏大家评”,村级事务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摆上台面”;村干部不再“一言堂”,而是想方设法倾听村民呼声,回应村民期盼,接受村民监督;村民不再做被动“旁观者”,争做主动“参与者”。

  在汤阴,类似的自治机制正在广泛建立。

  ——成立乡贤参事会。吸纳村里老党员、老教师、复退军人、经济文化能人、道德模范等,发挥“新乡贤”的号召力和带头作用;

  ——完善民主议事制度。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群联席会议,健全村务监督机构,规范村务公开,逐步实现农村协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积分评星动态化管理。干部“上门”代替群众“跑路”,“被动联系”变为“主动服务”。

  2018年,汤阴县298个行政村组织群众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出台婚丧嫁娶指导性标准,村村有了红白理事会,建起了乡村文化大礼堂。一时间,整村史村训、编村志村歌成为风尚。“一人一碗菜、能省一万块”,新媳妇进门“上好第一课”,村党支部书记带头“零彩礼嫁女”……阵阵新风在全省全国传为佳话。当地村民都夸:“村里更干净、街道更美了,邻里和睦,纠纷变少,风气好了,俺们幸福感增强了。”

  “要将自治推向纵深,关键是要想方设法形成全村一致的价值认同和荣辱观念。”宋庆林表示,通过各种机制创新,汤阴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民自治新模式,不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还解决了基层治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以法治为保障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汤阴县城关镇东关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近几年,城镇发展步伐加快,因拆迁引发的上访事件不断。

  “很多政策其实我们也不懂,有时候不知道该咋跟村民做工作。”村主任刘武英曾为此伤透脑筋。去年下半年,自从村里开设“法治讲堂”,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村里邀请专业律师,每月来讲一堂法律知识课,内容包括《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条文讲解,很受群众欢迎。”

  去年以来,该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两年前1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230多万元。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保障。2018年,汤阴在全县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律师“送法下乡”等活动,整合农村基层法治力量,让群众知法懂法。

  调解组织“全覆盖”,矛盾不出村。组建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组织560个、调解员队伍2703名,在涉及教育、医疗、征地拆迁等领域建立13个行业性、专业性的第三方调解机构,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员”。

  数据显示,2018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865起,调解成功803件,调解率达到92%。

  基础投入加大,群众更安心。在村、社区组建一支12000多人的义务巡逻队,专兼职24小时巡逻,守护人民群众平安;开展“一村一警”警务模式,利用手机号码对每名巡防队员进行电子考勤,提高重点区域见警率。

  在2018年省、市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调查中,该县稳居全省前列。

  以德治为引领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

  4月8日中午,汤阴县瓦岗乡政府对面一家超市里,十几个贫困户正在用“积福卡”兑换生活用品。“自从乡里开展‘三扶’积福活动,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自己的脱贫干劲儿也更足了。”邶城村贫困户郑克忠拿出三张福卡,兑换了大米。

  去年,汤阴县开展“三扶”积福扶贫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送福、积福”方式,把扶智、扶志、扶贫“三扶”量化为“积福”,使部分贫困群众从“坐享其成”到“劳有所得”。

  礼法兼施,德法兼容,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探索形成的社会治理之道。汤阴县委、县政府认为,要强健乡风文明“软实力”,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以评立德。从2017年开始,汤阴县在全乡评选“汤阴模范”,并给榜样发“福利”,先进典型可携家人免费游览本县的中华梦幻谷、岳飞庙、羑里城三大景区。

  在汤阴,村委会门口、街边路灯杆、文化墙上,纷纷竖立、张贴先进典型的事迹标牌。高位截瘫、用两个残疾手指夹笔完成18万字小说的郭永卫……一个个百姓身边的道德明星脱颖而出。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汤阴累计选树各级各类、各行各业榜样模范2000余人。

  以文养德。从1月上旬开始,该县以“精忠报国·厚德传家”为主题,在全县举办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岳飞主题大型诗文朗诵会、中华武术岳家拳邀请赛;组织《满江红》千人大合唱和《易经》《诗经》经典诵读……特色活动将持续到4月下旬,构筑起全县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乡村治,百姓安。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体系构建,丰富着汤阴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让这座千年古县既有颜值、又有故事。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