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教师大山里坚守31年 资助三十余名贫困生 培养大学生六十余名

2019年04月15日13:0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自从1988年3月份来到大塘小学,就没有想过离开,这一干就是31年!”邹绵春面露微笑,以他一贯轻柔的语气告诉记者,然而他的目光却无比坚定。

坚持代课31年的邹绵春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信阳市浉河区游河乡大塘小学,路上,记者脑海里浮现出上次采访时邹绵春脱口而出的这句话。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绕过一道道弯,在中途问过好几次路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2016年新修的水泥路让车子现在可以直接开到学校门口,很难想象,31年前的那个春天,邹绵春是如何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大塘小学,从此开始他的教师生涯的。

  在学生心目中地位比校长还高 是大塘小学的灵魂

  1968年邹绵春出生在游河乡的一个贫苦农家,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人,他排行老四,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高中毕业后他开始从事电视机、收音机的修理工作,在当时收入颇为可观,当得知大塘小学急需教师后,他毅然放弃了家电维修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成为大塘村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

  “大塘小学地处穷乡僻壤,外面的人都不愿意到这里来,即使来了也待不长久。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也舍不得离开他们,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三十一个年头,我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天。”当记者问及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大山里坚守31年时,邹绵春笑容腼腆地说。

  “从1988年到2019年,学生从高峰时期的几百人到现在的36个,工资从每月的二三十元到现在的1700元,历经了七任校长,累计教过一万多个学生,资助三十多名贫困生,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有六十多个。邹老师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大塘小学上一任校长张敦红在记者面前仔细梳理了邹绵春这么多年的从教历程。

年轻时的邹绵春

  作为25年的老同事,提起邹绵春,她的眼睛里饱含着赞许与敬意,话匣子也因此打开。“邹老师是个特别宽厚仁慈的人,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学生,总是充满爱心。王娜老师在学校代课期间,由于父母身体不好,照顾老人经常很晚到校,每次邹老师都主动为她代课。金老师生病时,邹老师不仅给他买药,还悉心照料嘘寒问暖……”

  “在学生心目中,邹绵春才是他们的校长,他的地位比我还高嘞!”现任校长陈业书笑着跟我们说,“邹老师不仅教学工作搞得好,还负责学生们的伙食和学校的财务,一年到头都住在学校里面,守护着学校的财产安全。他为学校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学生们爱戴他也是应该的。我们大家都说他是这个学校的灵魂所在!”

  身残志坚 以出色的教研托起山里孩子的希望

  1993年邹绵春感觉到大腿疼痛,为了不影响教学,他仅靠吃消炎痛缓解病情,就这样坚持了两年。随着病情的急剧恶化,最终在同事和家人的劝说下,他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需要更换股骨头。但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一拖再拖,因此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大腿到现在不能屈伸,腰也无法直立起来。从此,邹绵春由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变成了残疾人,但他没有怨天尤人,甚至来不及悲伤,就继续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并下定决心这辈子都要站在他所热爱的三尺讲台上,即使长时间的站立对于他来说已经变得异常艰辛和吃力。

邹绵春同学生做游戏

  “邹老师的腿和腰都不好,但他始终坚持站着给我们上课,我们看着特别心疼。有时候我们会悄悄搬个凳子放在讲桌前,就是希望他累了可以坐下来歇歇。”正上二年级的陈雅婷告诉记者。

  “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嘴巴小圆uuu,嘴巴翘起üüü。”操场上,几位学生高声背诵着的顺口溜正是邹绵春为方便教学自己编制的。

  说起邹绵春,学生们都极其兴奋。

  “最喜欢上邹老师的课了,邹老师讲课总是拿一些好玩的东西来。”

  “邹老师讲课最有耐心了,从来不在课堂上发脾气。”

  “邹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 ……

  由于教学有方,在历年统考评比中,邹绵春所教学科成绩均位居全乡前列。繁忙的教学之余,他不断自我加压,拟出自学计划,丰富提高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多次被评为“游河乡模范教师”“游河乡模范班主任”。他所执教的公开课《窗前一株紫丁香》《角的初步认识》等多次获得优质课奖。

  “31年来,我是看着邹绵春从一个阳光小伙子,逐渐步入知天命之年,这些年他被病痛折磨得不轻,却从未影响过教学工作。他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让我们这些老教师都为之动容。”作为大塘小学曾经的校长,现在又被返聘的张世斌,将邹绵春这些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展示给我们看,而他却露出一丝腼腆,说那只是对于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我虽然没有孩子,但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从教31年来,邹绵春教过一万余名学生,其中有60多人后来考上了大学。提起这些孩子,邹绵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逢年过节,是我最开心快乐的时候,以前教过的学生们会回学校来看望我。不管他们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成才与否都已不再重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我看来就是教育的成功。”


邹绵春在给学生补课

  现在重庆教书的王露华在电话中激动地告诉记者,之所以走上教师岗位,受邹老师的影响非常大。“小时候身体不好,一生病就要缺课,他总是利用课外时间单独给我补课。夏天他总是把热水冷凉了,再让我们喝。那会学校条件简陋,冬天很多窗户没有玻璃,邹老师会买来塑料薄膜把窗户蒙上,生怕我们受冻。”

  陈其满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姐姐被寄养在大伯家里。大伯家原本就有三个孩子,经济条件也不好,邹绵春知道后,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陈其满,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呀?”“陈其满,我新买了作业本和课外书,你一会儿到我办公室拿。”“陈其满,最近表现不错,学习有进步,继续保持哈!”……

  一个月仅有的一千多元工资,邹绵春拿出了大部分用于资助像陈其满这样的贫困学生。在资助学生方面,他慷慨解囊毫不吝啬,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异常简朴,吃穿用都奉行极简主义,通常早晨一碗面条,中午一盘青菜,晚上一碗稀饭,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学生孙运丽,父母常年在外打拼,留下她与姥姥一起生活,一次生病十二天没来上课,邹老师每天放学后都赶到她姥姥家为她补课,再摸黑回到学校。病好后孙运丽的成绩非但没有落后,还进步不少,她父亲得知此事后,特别感动,亲自到学校看望邹老师,在给予的物质感谢被婉拒后,他为学校捐赠了三万元,用于校园的道路硬化和门窗修缮。

  “舅舅对学校和学生这份深沉的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之余深受鼓舞。受舅舅影响,我也总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邹老师的外甥吕炎在看望他时,还不忘给学生们带来了价值三千多元的文具和体育用品。

  “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多照顾父母,很对不起他们。”去年母亲去世,邹绵春只跟同事调了一天的课。“年轻时也有人跟我介绍过两个对象,我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不想耽误人家,就拒绝了。”谈及终身未婚时,邹绵春充满了遗憾与无奈。“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前觉得自己缺点多,不够格,再不追求进步恐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采访快要结束时,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主动走过来说:“记者同志,我想告诉你,邹老师是个好人,我们全村人都感激他!”据了解得知,她的儿子名叫邓恩超,是邹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邓恩超的父亲在邓恩超不记事时就去世了,好几次邓恩超都跟妈妈说:“如果爸爸还在,一定也会像邹老师这么爱我的……”

  人们经常会用“蜡烛”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邹绵春说,自己只能算是一缕“微光”,但他依然会竭尽所能,照亮孩子们通往知识的道路。(薛小磊 花婷 卢涛 殷乾坤)


编辑:史海山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