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河南】帮孩子康复还教授技能 郑州这位“院长妈妈”获民政部最高奖!

2019年04月16日21:1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男孩都姓"郑"、女孩都姓"周",对于“郑周大院”的850名孤残儿童来说,李燕就是他们的妈妈——“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近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燕从北京捧回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李燕,作为2019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河南人,从2009年7月起,已经当了10年的院长。

  陪孩子做风车

  10年来,该福利院的孩子从150人增加至850人,福利院也在护理、康复、特教、收养、寄养、困境儿童帮扶、社会工作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郑州儿童福利院有个传统,男孩姓"郑"、女孩姓"周",而被人称为“郑周大院”,对于这个大院的850名孤残儿童来说,李燕就是他们的妈妈,而每次见到院长妈妈,孩子们都很开心。

  2006年8月,李燕正式与儿童福利工作结缘,担任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筹建工作负责人,在郑州市郊区一片荒芜之地建起了郑州孤残儿童的家。

  鼓励孩子

  2012年的一天夜里,福利院接收了一个一岁多的弃婴,李燕查房的时候,医生正在帮孩子抽血做检查。孩子大哭,李燕抱起孩子安抚。但孩子哭得太厉害,抽血的针头滑了出来,血流在了李燕的胳膊上。

  当时李燕只是用纸擦了擦没有在意,但随后孩子检查出患有重症的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这引起了她的思考与担忧:这孩子以后怎么办?再有这样的病例如何保障安全?这让李燕下定决心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

  2012年5月31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天使驿家”——河南省首个新收养儿童救治病房在郑州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正式揭牌。此后,新接收的弃婴(儿)先到中心医院进行专门的留观、救治和全面的传染病筛查。时至今日,病房已救治患儿4000多人次。

  2011年年底,李燕收到一个脑瘫患儿妈妈的一封信:因为孩子脑瘫,丈夫和她离婚;为了照顾孩子,她无法工作,她濒临崩溃甚至想到死……这封信,让李燕颇为触动: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我们福利机构该做些什么?

  2012年,李燕争取到郑州慈善总会支持,成立了义务为困境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帮扶的平台——“蓝手杖家长俱乐部”。俱乐部先后组织专题讲座百余次,开展康复辅导2800多个学时,直接帮助家庭300多个,为此,该俱乐部荣获了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铜奖。

  和孩子们玩

  在李燕眼里,院里每个孩子都是宝贝,不论残疾与否。李白德曾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12岁了还没上学。看着他渴望上学的眼神,李燕跑遍了学校和教育局。孩子不能自理,她答应安排专人陪护;轮椅进不了教室,她就在学校修无障碍通道……终于,如愿进入课堂的小白德专门画了一幅《给妈妈洗脚》送给李燕,李燕很喜欢这幅画,一直放在她的办公室。

  2013年5月11日,李白德在“中国梦想秀”郑州招募站圆梦舞台上,现场展示了国画3分钟速写的才艺,配以孤残儿童范广照作词的背景歌曲《爱的天堂》,喜获“梦想之星”殊荣。如今的李白德,已经在上海工作,能独立自主地生活,他时常感恩“郑周大院”和不曾放弃他的院长妈妈。

  “如果不是这个学校,我恐怕永远进不了课堂学知识了。”14岁的脑瘫女孩小娥说,这曾是她和其他110个孩子的梦想。小娥被遗弃后一直在福利院生活。她的脑瘫症状成为她进入社会学校的“拦路虎”。

  “学校不接收,我们自己建一所!”2013年,郑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设立特殊教育学校。这个学校有点“另类”,不会追求升学率,也不会填鸭式教育,而是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给孩子发礼物

  5年来,该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自然常识、体育、美工、舞蹈律动、陶艺、家政等近20门课程,实现了全院适龄儿童教育全覆盖。

  10年来,项巾倩、张霞、高远、王钰文四个姑娘结婚生子,李燕又有了“院长姥姥”新称呼;

  10年来,李燕和同事们先后救助过千余名孩子,使100多名残疾孩子重新站立;

  10年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成为全国儿童福利机构的一颗明星,它让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采访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大河网记者问李燕今后有什么打算,李燕坚定地说,为了“郑周大院”的孩子们,她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编辑:梁倩文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