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景】现代豫剧《秦豫情》第三次进京 首都将再次唱响“狮吼”豫声

2019年05月06日19:5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一个河南妮儿,一个陕西娃,一碗胡辣汤……原创豫剧现代戏《秦豫情》讲述了1942年河南灾民逃荒来陕的奋斗历程,再现了秦豫人民水乳交融的感情。

  2019年5月7日、8日,由西安演艺集团豫剧团创排的原创豫剧现代戏《秦豫情》将第三次进京,参加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展演季”。该戏由豫剧名家、梅花奖获得者徐俊霞领衔主演,围绕女主人公“小勤”的十年悲欢命运,讲述了1942年河南灾民“一担两筐”逃荒来陕的奋斗历程。

  一部戏救活一个团 “西豫人”一直在路上

  “我们把这部戏当作是西安市豫剧团走出低谷、打翻身仗的重要契机,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倾力打造!”西安市豫剧团总经理赵鹏说起几年前排演《秦豫情》的情形,心情十分激动。

  西安市豫剧团(前身狮吼剧社)1934年成立,从开封出发一路向西到达西安,成立至今已有84年历史。

  2012年,“80后”团长赵鹏立志打造一台适合西安市豫剧团的看家戏,在陕西省文化厅、西安市演艺集团的支持下,投入200万元开始创作《秦豫情》。“排《秦豫情》时,我们团已经到了生死边缘,成了,就是一个戏救活一个团;不成,那这个团就不一定能存在了。”赵鹏说。

  历时四年,几经易稿,几经调换演员,河南豫剧院派出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徐俊霞来到西安担当重任,参与演出《秦豫情》。

  “陕西和河南两地戏剧人才的融合,充分体现了‘秦豫情’。”赵鹏说。

  虔诚追梦路 “超级表情妹”火了!

  “2016年接到《秦豫情》演出任务,我沿着师祖陈素真先生走过的足迹从河南到西安,带着河南豫剧院的责任和使命走进‘狮吼剧团’,我始终怀着一颗虔诚和忐忑的心。”

  徐俊霞来到西安后,立刻进入“恶补”的疯狂状态,背词、学唱、融入、消化……每天清晨早早来到排练厅,一个唱腔、一个动作,不厌其烦地琢磨、练习;每天夜幕降临了,她还沉浸在人物中如痴如醉,一个月瘦了十斤!

  自2016年首演以来,《秦豫情》三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资助,是陕西省唯一一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剧目,更是西北五省唯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满贯项目!

  截至目前,《秦豫情》已先后在西安、北京、郑州、广州、深圳、济南、杭州、奎屯、宝鸡、榆林等省内外二十多个县市演出130余场,观众数十万人次,主人公徐俊霞的“超级表情妹”形象也让她获誉无数。

  据《秦豫情》总导演李利宏介绍,在创作中发现那批逃荒的河南人多是挑着担子到西安,走街串巷维持生活,他就把挑担子的“负重感”“跋涉感”作为主人公小勤的基本程式。

  徐俊霞在基本程式之下,用自己多年创演现代戏人物的经验,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塑造出的“超级表情妹”形象,更是为该剧增添了一抹亮色。

  用生命在演戏 古城西安响彻“狮吼”豫声

  从2016年首演伊始,《秦豫情》便收获了一片赞誉之声。樊粹庭的儿子樊琦观看首演后说,这样的成功对于饱经沧桑的西安市豫剧团来说犹如重生。一部《秦豫情》,让十三朝古都西安数十年后响彻新时代“狮吼”豫声!

  河南老乡在《秦豫情》的故事中看到曾经拼搏的自己,陕西乡党从《秦豫情》故事中找寻到奋勇争先的勇气。

  炎夏七月,关中一个县城高温40℃,剧场内没空调,主角儿“小勤”厚厚的棉衣被汗水湿透都能拧出水来。“演到我俩谈恋爱那场,感觉徐俊霞浑身无力,演唱时声音也用低八度了,但她还坚持把这场演完,灯光暗下来的瞬间她就倒在了舞台上!她中暑了。”饰演“张大”的西安市豫剧团党支部副书记王凯回忆说,“每分钟心跳高达160次,当时医生都让通知家属了!”

  重振辉煌 守好豫剧“西大门”

  徐俊霞,这位如今的西安豫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对西豫人有着特殊的感情,“《秦豫情》的成功演出离不开剧团的每一位演职员工,许多演员上有老、下有小,大家克服一切困难一天到晚都扑在排练场,从不喊苦叫累。”

  据赵鹏介绍,随着时代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安市豫剧团陷入了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困境。经过文化体制改革,借助改制的特殊政策,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重新组建了院团的队伍,也复排了几部“樊戏”,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证明他们还活着。

  2013年,赵鹏拜李树建为师,他坦言自己肩头的责任很重,他说:“我一直牢记师父的嘱托和鼓励,传承‘狮吼’精神,排演精品剧目,重振西安市豫剧团的辉煌,守好豫剧的西大门。《秦豫情》的成功用事实说明了只要奋斗,就有出路。我们将继续关注现实生活,把更多更好的舞台精品呈现给广大观众。”


编辑:梁倩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