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这个村每年销售2亿 还将把产品卖到印度、巴基斯坦

2019年05月08日07:51

来源:河南商报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文/图

  整洁的马路,直接通到每家每户门前;道路两旁都有花坛,里面栽满了鲜花、绿植……这样的情形在许昌的乡村随处可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基本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近年来,许昌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这背后,离不开村(社区)“两委”(党支部委员会,村、居民委员会)的有力支撑。

  每年全村销售2亿元产品

  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

  “你看这些机器,我们村从原料到组装成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不久后,将会出售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在许昌长葛市佛耳湖镇簸箕杨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施海杰指着工厂里的钢筋切断机说,很多外国人都不相信,这些看起来很复杂的机器竟然是在中国乡村里制造出来的。

  施海杰介绍,在簸箕杨村从事小型建筑机械制造,形成规模的企业有16家,还有散户20多家,每年全村销售能达2亿元,直接促进就业400多人,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我们村里的人几乎没有出去打工的,只要他们想干活,家门口就能就业,不愁没活干。”

  村民生活得好,离不开村“两委”班子一心一意为村民做事的热情。据了解,前些年,簸箕杨村是远近有名的穷村,基层组织疲沓、涣散,村党支部办公房屋已经成为危房,还被长葛市定为“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后进村”。

  投资千万余元建村企共创大楼

  2011年初,簸箕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被全村寄予厚望的施海杰以高票当选党支部书记。随后,新一届支部立下了军令状:要干就必须克服困难把工作干好,不愧对我们当干部一场!

  他们组织“两委”干部到先进村学习经验,确立发展定位;建立“魅力簸箕杨”公众号、党员微信群进行学习交流,让党员时刻牢记身份,发挥模范先锋作用;通过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行“一编三定”工作法,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

  2016年,簸箕杨村成立了集建筑机械、文化传媒、大众洗浴、百姓大食堂、爱心超市、养老服务等为一体的簸箕杨村鑫正隆实业集团,并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村企共创大楼,“企业搭台、百姓唱戏”,为全村干群提供了创业、就业平台。施海杰介绍,以爱心超市为例,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独居老人等,每月都会有20积分,如果家里卫生搞得好,还会奖5分等,有了积分,就可以去爱心超市换生活用品。如今的簸箕杨村发生了大变化:2016年被许昌市委授予“党建200强村”;2017年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先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许昌市委授予“四强基层党组织”,许昌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授予“许昌市首批孝心示范村”等。

  曾经的穷村如今街道整洁,还有文体活动广场

  许昌长葛市大周镇王皮庙社区地处双洎河北岸,是大周镇的南大门。

  4月上旬,河南商报记者来到这里时,这里街道整洁、环境优美,还有文体活动广场,广场内有标准化的篮球场、200米的跑道和一些健身器材,旁边还有一个小公园。置身于此,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穷村。“我们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助力。”王皮庙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学义说,多年来,王皮庙社区党支部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实施生活污水终端处理工程,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

  王学义说,当初,村里的道路都是土路,不少村民有一个习惯,就是把自家门前的台阶修的特别高,台阶很多时候都会外延到路面上,以至于村里的道路变得越来越窄,到了下雨天,雨水浇灌着狭窄的土路,经常会造成“看海”的情况,也滋生了邻里间的各种矛盾,经常有人找他评理。

  新的“两委”班子成立后,他们挨家挨户地去劝说,拆掉了“越界”台阶,修建了水泥道路,减少了纠纷。还在村里实施了生活污水终端处理工程,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实现了雨污分流,减少环境污染。

  另外,社区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重阳节,为发扬敬老爱老传统,为70岁以上的老人表演节目、发放礼品;一年一度的好媳妇、好婆婆评比,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等。

  王学义说,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带领下,他们以废旧金属购销加工为依托,由过去的穷村逐步跨越到富裕村,社区还多次被市里评为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信访稳定工作先进村。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