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重塑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2019年05月19日15:14

来源:大河网

屏幕快照 2019-05-19 下午2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凌岩 裴熔熔

最近几年,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改变金融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由此,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成为业内持续讨论的热点话题。

5月19日,在郑州大学第五届春华资本论坛暨金融科技发展与新金融研讨会上,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表示,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顺应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以数字化为转型方向,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金融科技的应用落地,通过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商业银行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业的结构性变化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传统同业竞争、非传统竞争以及日益趋紧的监管压力。

为了避免被颠覆,银行业正试图通过自我变革、模式创新,探索一条自我救赎之道。

那么,商业银行的自我救赎之道在哪里?转型的方向又在哪里?

王军认为,数字化是未来银行业转型的主要出路。对此,他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一是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倒逼中国金融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竞争力。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等引发了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再平衡,这成为我国启动新一轮金融开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加速转型变革的最大外部压力。

二是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下行期的“逆周期调控”,对商业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出更高的要求。

“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防风险等一系列举措,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市场环境愈发复杂,这对商业银行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王军说。

| 重塑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长期以来,征信体系不健全、抵押物缺失、农民学历低及金融知识匮乏一直是制约城商行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因素,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为城商行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痛点提供了有效手段。

“互联网技术开辟了触达农村客户的新途径;大数据、人工智能有利于建立农村征信体系,为实现农村‘户户有授信’奠定基础;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农村交易欺诈、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王军说,通过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可重塑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温度、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行之举。

获客作为银行客户经营的关键环节,随着线上线下获客成本的不断提高,银行愈发重视获客的精准性,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为精准获客提供了契机。

银行通过线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用户等)及线下营业网点渠道,并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获取客户银行交易、出行、网购等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将非结构信息处理为标准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

王军认为,依据用户画像,采用交叉销售、定向推荐等差异化策略,可以有效实现精准获客,智能营销。

| 做好顶层设计,提升业务敏捷能力

王军表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通过数据驱动业务模式,提升敏捷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简言之,顶层设计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技术架构与组织架构是数字化转型的保障。”王军称,要做好顶层设计,就要明确转型目的,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蓝图。在整体蓝图指导下,做好业务运营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人员培养考核机制及科技研发应用机制等各项业务规划。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传统银行采用集中交易处理模式,产品采用瀑布式开发,交付周期长,扩展性差,阶段反馈少,功能的改动与完善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数字化时代则要求建立产品敏捷开发模式,采用微服务开发框架,以交付MVP(最小化可行产品)方式,实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综合考虑成本、时间、资源因素,并在平衡业务敏捷与风险防控的基础上,对迭代性要求较低、响应周期要求较弱的银行中后台及运营系统,采用传统瀑布式开发模式,依据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流程进行开发,按顺序将问题简化。

王军还认为,动态调整的敏捷组织结构助推业务敏捷,也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打造敏捷组织的关键,一是进行柔性化的组织管理,改变传统的银行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使组织扁平化、小型化,提高决策速度;二是建立模块化的组织单元,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敏捷组织应能将人员即插即用,快速重组。”

“对国内银行来说,公司客户占比较大,风险防控能力较弱,可尝试‘先零售、后对公’的组织架构变革,以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和风险的可控性。”王军说。

责编: 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