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英雄杜富国:“雷神”征服死亡地带

2019年05月21日09:44

来源:法制日报

  “雷神”征服死亡地带

  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中)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姚劲杰

  战友们都知道,杜富国的微信名叫“雷神”,QQ昵称叫“征服死亡地带”。然而,这位出色的扫雷骨干却是半路出家。

  扫雷大队组建后,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杜富国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判明地雷种类,分辨出是金属残片还是雷管引信。

  半路出家的“雷神”

  “跟死神打交道,没有真本事不行。”这是扫雷排爆大队组建伊始老队长龙泉讲的最多的一句话。

  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排雷兵走的是阴阳道、跳的是刀尖舞、拔的是虎口牙。

  探雷器是扫雷兵的手中枪,“学会5分钟,学精要5年”。

  为了早日奔赴扫雷场,杜富国将各种金属物埋了排、排了埋,把训练场的土地翻了个遍。他还和战友背靠背对抗,请别人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本领。

  临战训练中,为练强探雷针手感,杜富国每天练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草皮翻了个遍,胳膊酸得抬不起来。

  分队长张波说,有段时间每次中午吃完饭,都会看到杜富国一个人在外面“戳”地雷。

  在杂草泥土中,随机深埋铁丝、五角硬币、铁钉、防步兵教练雷,扫雷兵们要通过探雷器的探头远近、警报声音强弱,判明土里埋着何物、铁丝长短、铁钉朝向。这是杜富国和战友们必考常考的基础训练课目。

  经年累月,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

  “杜富国爱动脑子,动手能力强。他说‘让我来’,是因为有底气,有本事。”扫雷大队四队一班班长陈清说,扫雷器材使用、导爆索捆绑扎结、雷障排除等课目考核,杜富国样样优秀。

  杜富国打破“逐点逐片平行爆破”作业方式,探索开道划片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提升了爆破效率。

  根据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他制作了10多种装运沙箱,大大提升了雷场搬运效率和安全系数。

  雷场上的小马达

  “对讲机里,大家呼叫他的名字最多。”扫雷大队四队队长李华健说,杜富国技术好、热心肠,哪有任务哪有他,哪有困难他在哪。“他好像不知道累,战友们叫他‘雷场小马达’”。

  “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张波说,在摄氏40多度的热带丛林,杜富国常常一次背两箱炸药爬山穿林,理由是免得背两趟。两箱110斤的炸药驮在肩上,张波看到杜富国上台阶时腿都在抖。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6公里山路、几十吨爆破筒只能靠肩挑背扛。一个弹药箱27公斤重,每次战友扛一箱,他都要争着扛两箱。

  肩上勒出了一道道血印,脚底磨起了一个个血泡,可他依然坚持如此。

  杜富国的父亲杜俊清楚地记得,他到部队探望时,看到儿子的几本扫雷教材被翻得卷了边,里面满是红、蓝、黑圈圈点点的痕迹,开玩笑说:“你读书的时候要有这么用功,早考上大学了。”

  杜富国对父亲说:“这个不一样,我读书成绩不好,也就考不上大学。扫雷要学不好,就没资格去雷场,真有事的时候命都保不住。”

  杜富国负伤后,杜俊来到儿子作业的雷场。当他听了乡亲们含泪的讲述,这位老党员愈加明白了儿子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又为何不愿退伍。

  杜俊还专门找到艾岩,抚摸着他在爆炸中受伤的右侧面颊:“伤口还疼吗?”一瞬间,艾岩泪如雨下。

  扫雷大队的“三小工”

  来到扫雷大队,苦活脏活累活杜富国从来不讲价钱、不嫌麻烦,营房缺水断电马上接、营产营具损坏及时修、厕所粪池堵了主动通。

  在杜富国的储物箱顶盖上,摆放着他最常用的钳子、螺丝刀、试电笔。六班战士张鹏说,杜富国是扫雷大队中的“三小工”,水龙头坏了,灯不亮了,桌凳摇晃了,只要喊声“富国”,他总是及时过来帮忙。

  因伤住院的杜富国暂时离开了扫雷大队,但战友们处处都能看到他留下的痕迹:窗外的简易防盗板是他钉的、转运爆炸物的沙箱是他制作的、灶台是他砌的。

  “他热心肠,爱管事,从不嫌麻烦。”二班战士詹程说。

  杜富国生活节俭,可得知战友艾岩父亲重病住院,二话没说就拿出1.2万元。

  驻地猛硐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杜富国和战友凌晨紧急出动救灾。在敬老院,暴涨的河水将19位老人困住。杜富国拉着绳子,跳入河中趟路,将老人逐个背回。得知杜富国英勇负伤的消息后,村民们自发前往医院看望。

  说起杜富国,战友都落了泪。“富国动手能力强,用双手排了那么多地雷,做了那么多好事,这回却失去了双手。”

  在医院护理杜富国的五班班长刘贵涛说,杜富国曾在病床上问,能不能给他装“智能手”,这样,他就能为大伙多做一点事。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