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影像展播②】王书品:千锤百炼中“敲打”出的艺术人生

2019年05月30日18:5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6月8日,是2019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向公众呈现河南丰厚的非遗资源和优秀的匠人风采,5月29日至6月12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展播”,展播通过对近年来数字记录工程中精选的3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介绍,宣传展示河南非遗保护成果,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即日起,我们将向大家展示这些精彩故事。

大河网讯(政务记者 孟媛)河南有着灿烂的青铜器文化历史,但是用锤子、錾子敲敲打打就能锻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这样的技艺你见过吗?

金属捶锻工艺于2011年年底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称号,王书品是唯一的省级传承人,他被同行称为“中国金属肖像锻造第一人”。

“每件作品都要经过数万次的敲打、錾刻,直至将铜板变成凹凸起伏的浮雕。”王书品兴致勃勃地向大河网政务记者介绍他的金属捶锻工艺。少年时期,王书品在老家随祖父伯父学习金银器錾刻技艺,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专门从事此业。1991年他开办了一家铜工艺厂,开始制作传统的装饰品、山水浮雕,直至制作人物肖像。2013年,他开始钻研金属牡丹,开发出系列的金属牡丹产品。

金属捶锻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皇宫御用的黄金器皿、首饰,民间流行的银锁、银牌,以及腔壁较薄的铜盘、铜壶、铜面具等,都是用手工捶锻的方法制作的。作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书品的人物肖像创作最为专业,“加工金属有多种方法,捶锻是其中的一种。”王书品说,捶锻就是手工锻造,把经过高温熔炼变软后的金属,根据所需的形状,进行手工锻造、錾刻、焊接、挖空、抛光、防腐等处理,最终加工成所需工艺品。

传统的浮雕艺术,讲究的是对结构体面的合理艺术处理和压缩,对于王书品来说,通过金属捶锻工艺创作出的人像作品无疑是经历千锤万打才能看到的。“这些都是纯手工制作,每一件都是绝版。”据王书品介绍,为使作品表现出多种风格,每一件浮雕像都需要在铜板上反复敲打数十万次,历经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编辑:魏蔚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