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河南人】范钦宪:我把家搬到烈士陵园旁边,只为义务守陵

2019年06月02日10:0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为烈士义务守陵多年、组建志愿者团队、30年义务修理校舍……5月30日,“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采访团来到平顶山鲁山县,见到了65岁的范钦宪,他是鲁山县团城乡老年互助协会会长,荣获登河南好人榜,获鹰城好人、平顶山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等称号。长期以来,他全身心投身于公益事业,尽己所能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缅先烈重安遗骨,慰英灵守护陵园

范钦宪本是董周乡白沟村人,1943年,他的父母逃荒要饭来到了团城乡的鸡冢村,是共产党解救了他家,分了田地当家做了主人。

团城是解放战争和剿匪的激烈战场,许多红军和解放军战士就牺牲在团城这片热土上。由于受战争年代的条件限制,这些烈士的遗骨多葬于荒山野岭,历经风雨剥蚀,不少坟墓已成杯土孤丘。对此,范钦宪内心十分不安,重新安葬烈士遗骨就成了他的一大心愿。

2006年他着手这件事情。首先范钦宪对烈士的事迹和墓地分布进行走访调查,他不怕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历时2年终于弄清了19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墓穴分布。“我把自己的一棵两人难以合抱的大桐树伐掉,做了19口小棺材,动员了几个壮劳力,翻山越岭把19个烈士的遗骨逐一起出,重新装殓后安放在团城烈士陵园里。”范钦宪说。

为起李兆发烈士的遗骨,他数次走访有关老人,数次进山寻找,墓穴确定后,由于特殊地质条件造成墓穴透水,范钦宪在墓穴水中浸泡几个小时才把遗骨起出。团城烈士陵园共安放29名烈士,其中19名是范钦宪义务安放的,他的赤诚之心日月可鉴。

烈士被重新安葬后,他又购买了200多棵常青树植于陵园内,在他的精心浇灌修剪下,如今陵园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格外庄重肃静。2008年他把家安在和团城烈士陵园比邻的东墙外,义务担负守护陵园的任务,至今已经坚持9年。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请画师李贵臣把每个烈士的生平事迹画成画卷。“每当清明节、国家公祭日、农历的二月二和十月一,我会亲自给扫墓人讲解烈士的故事,以教育后代。”范钦宪告诉记者。如今团城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热心公益 志愿服务30年

范钦宪是个热心肠的人,会电焊技术,又粗懂木工,从1989年起,他义务为团城乡的中小学修理门窗、桌凳、栏杆近30年。

为救助深山的困难儿童,范钦宪成立了“团城乡爱心志愿者团队”。因为守护烈士陵园的缘故,近年来他结交了许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他们通过“团城乡爱心志愿者团队”,仅2018年至今,共募得现金7万元,使近200个孩子得到了救助。

2018年8月范钦宪又组建了一支团队——团城乡“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 经常带领他的团队到各村巡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至今,他“夕阳红”志愿者团队在全乡11个村为特困群体理发1500余人次、焊接生产生活用品300余件、清理生产生活垃圾30余吨、开展文明传习30多场,向全乡4000余人次传授林了果树嫁接、畜牧养殖等先进技术。

在范钦宪的倡议和推动下,团城乡成立了“老年互助协会”。协会提出 “扶真贫、真扶贫、困难群众连着党的心”的口号,帮助“低保户”、“五保户”、“空穴老人”中的困难个体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乡爱心志愿者团队所募取的现金和衣物,有相当部分用于帮扶这部分老人。



编辑:史海山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