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牛倌儿”陈光明回乡创业记

2019年06月07日18:2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郑州(尚明桢、徐驰、肖懿木、霍亚平)“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向前走就这么走……”伴随着动感的音乐,二百来头矫健的黄牛在青青草地上撒欢儿,腾起的后腿充满力量。陈光明安静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脸满足。

  1999年,19岁的陈光明高中毕业,从老家周口淮阳来到郑州打工。“当时,年龄小,又没啥技术,在书店找了个活儿,起早贪黑给人送书送报,只要能挣钱糊口就行。”陈光明回忆往昔,呵呵一笑。

  这种生活持续了三、四年,2002年,头脑灵活的陈光明凭借积累下的市场经验,资源人脉,开了自己的第一家书店。在他苦心经营下,十几家连锁店陆续开张营业,员工达三十余人,那几年的黄金发展期,陈光明积累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2年秋季,正值秋收,陈光明回到家乡淮阳,刚到村口便看到,道路两旁,沟沟壑壑铺满了玉米秸秆。在政府严查严控的防控下,还是有个别百姓偷偷焚烧秸秆。刺鼻的气味,灰蒙蒙的薄烟笼罩着这个童年记忆中明朗干净的小村庄。

  背井离乡,他尝尽漂泊之苦,衣锦归来,故土情怀又促使他冷静下来,主动思考:能为家乡做点啥,该咋去帮带乡邻多点创收……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光明接触了一位东北的朋友,他以养牛为生,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养牛,我老家就可以啊,天大地大的,还能就地取材,秸秆也就消化掉了。”经过前期考察调研,酝酿了一年之久,2013年6月份,陈光明逐步从郑州的图书事业中脱身出来,带着从东北运来的72头小母牛,在老家淮阳圈地600多平米,开始了他的“牛倌儿”生活。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几个月的用心饲养,却有20多头牛崽先后病亡,损失二十余万。“那段时间,给牛崽打针打得手上都起了一层茧子。”陈光明没料到,一切噩梦才刚刚开始。

  2015年,牛圈里的小母牛一天天长大,经历了配种、揣崽,厂子终于迎来了第一头小母牛的出生。“大家都沸腾了,满心欢喜。”可是,这种兴奋很快被紧张死寂的气氛淹没。

  由于没有接生经验,一二十分钟便可完成的接生工作持续了五六个小时,“后来,甚至用上了机动车拽拉,最后,母牛和小牛崽都死了。”陈光明长吁一口气,“那场景真是老难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来陆续接生成功的小牛崽,养了几个星期,又出现癫痫症状,前后又死了十几头。“欲哭无泪,那时候就是这种心情。”陈光明摇头苦笑。

  这个时候,淮阳县畜牧局、王店乡党委政府了解了情况,及时安排技术人员深入沟通,现场指导。陈光明也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土专家”。

  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借力政府的帮扶支持,2018年前后,厂子终于守得日出见月明,逐步实现盈利。

  厂子稳定了,牛儿健壮成长。这个时候,陈光明终于可以沉下心,理直气壮得去践行当初义无反顾回到生养之地的初心。

  在政府的主导下,陈光明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先后与2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吸纳贫困户就业,给贫困户稳定分红。此外,养殖场每年回收消耗秸秆一千多万斤。收获季节,除了确保颗粒归仓,农民们也自觉地将秸秆打捆装车,运往养殖场,既能换钱创收,又缓解了环保压力。

  天高云淡雁成行,展翅飘飘飞故乡。“农村真是一片广阔的沃土,可以让我们踏实静心做事,实现梦想。与乡邻一道努力,乡村振兴指日可待。”陈光明看着眼前一头头健硕悠闲的牛儿,信心满满。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