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名师点评高考历史试题:稳中有变 高唱“主旋律”

2019年06月09日08:48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张楠)6月8日上午,高考大项文理综考试结束,今年的试题情况如何,考生对考题的适应性如何?大河网记者连线采访到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组备课组长杨英,为考生和家长送上第一时间历史题目解析。

在杨英看来,与前几年的高考(尤其是2016年后)新课标一卷相比,2019年高考的命题思路大体一致:

首先是选择题的1、“稳”:

知识模块和命题思路、命题顺序基本固定:

先秦【24】;汉唐宋明清【25;26;27】;列强侵华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28;29;30(抗日战争)】;新中国经济建设【31(除17年考察改革开放后其余都是49-65年之间的经济建设)】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32】;近代西方【33或34(17年后由资产阶级代议制转向近代经济尤其是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2、“变”:

“变”之一:变化比较大的两道选择题,一道是33题是按照周年纪念来命题的(2018年是马克思主义;2019年是美国与拉美的对比);35题突然抛弃了这么多年雷打不动的区域化和全球化,换成了新课标一卷多年几乎没有考察过的西方现代文学艺术。

“变”之二:原来一直延续的12道选择题中一定有4道图表题的模式今年有了大的变动,只留有1道了!

3、“主旋律”的强化:

之前的“主旋律”命题一般只有2道左右,但是2019年选择题中就达到了5道题----26题的“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28题的“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29题考察“五四运动”;30题考察“中国共产党”;31题考察“美国史”。

其次,非选择题41题仍主要考察大的阶段特征对比,同时与时代旋律联系密切----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作为命题主要立意”;

42题也是与时代主旋律紧密契合----倡导民族历史,反对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选修部分的人物题从“劳动模范”“时代精神”立意。

整套历史试题的命题立意和方向:

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解决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揭示出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历史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如文科综合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工业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全国人民不懈奋斗而跃居世界前列,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历史试题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表现出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人民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理念

历史学科通过选取与体育运动和健康观念相关的史实作为试题素材,引导考生领悟健康的要义:即强健的体魄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和追求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6题以拔河运动在唐代的流行,描绘了“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的壮观活动场面,突出了唐人崇尚力量的阳刚之气和健康体魄。

突出那些承载着将我们描述为中国人的文化特质的历史观念

42题同样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帝王将相、年号历表、法条律令,都是历史记载的文明要素,属于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承载着将我们描述为中国人的文化特质的历史观念,以及让我们能够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的历史记忆。比如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谓“复兴”即暗指中华民族曾经“兴”过,这一“兴”的历史记忆包含着往逝的史实,也包含着构建的想象,在描绘“兴”的记忆的同时,也在时空中共同标定出我们当下的位置,并让有相同历史记忆的我们相认、相融彼此,共同分享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

综上所述,在我们具有共识的最基础的学生培养体系中,语言(无论是语文还是外语)与数学科目是基础,但在学生进入人文社科类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历史学的有力支撑,以构建“基本技能+基本思维”的稳固基石,再辅以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个性化选科,才能最终构筑人才培养的闭环。

所以,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充分证明了这一引导方向。而且,这个方向必定会继续体现在以后的高丽历史试题中。


编辑:张馨予  审核 :张培君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