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聚焦黄河生态带】兰考张庄村:昔日风沙肆虐处 今日粮丰景如画

2019年06月12日07:4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 宋向乐)“这是一处普通的乡村风光,但又不普通。”6月11日下午,“聚焦黄河生态带 见证出彩河南”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只见村前村后到处都是成片的树林,座座村舍掩映其中,小巷飘绿,生机勃勃。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是九曲黄河的最后一弯,历史上,频发的战争和水患,是兰考贫困的根源。兰考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战争多达1500多次,截至新中国成立前,黄河在兰考境内决口达143次,其中大的改道8次,“风沙”“盐碱”“内涝”更是频频发生。

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摄影 马绍坤)

新中国成立后,兴修水利,结束了兰考水患,但“三害”仍让兰考人民吃尽苦头。1962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来到兰考,带领群众开始战“三害”,在这里找到了治理风沙的良方,开启了兰考战“三害”、求温饱的艰难岁月。如今的张庄,沙丘早已不见,放眼望去,林成网田成块,到处都是金黄的麦田。

走在张庄幸福路上,两旁红墙黛瓦、装饰古朴的店铺开门迎客,印有花生糕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五成群的中年妇女聚集在张庄布鞋的手工坊,一针一线纳起千层底;春光油坊的芝麻油飘出阵阵醇香,弥散整条街道……

“多亏县里的好政策,拿到了5万元无息贷款,还有人提供技术指导。”闫春光所说的无息贷款,得益于兰考县的金融扶贫政策。对愿意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银行按照基础利率放贷,一年为一个周期,循环使用3年,利息由县财政全额补贴。

勤快进鸡棚、虚心学技术、逐步上规模……闫春光的蛋鸡养殖场规模从2014年的1000只,发展到现在的1万只,2018年鸡场纯收入30万元。

闫春光没有止步,不仅把手里的钱投下去租厂房、买设备,还从银行又贷出8万元,用古法加工芝麻油、花生油、红薯粉条等。

“如今,我已从‘臭春光’变成了‘香春光’。”闫春光半开玩笑地说。原来,以前养鸡,浑身都是鸡屎味,大家都叫他“臭春光”,现在天天泡在春光油坊,浑身都是芝麻油的香气。“我们的芝麻油、芝麻盐都是用石磨磨的,特别受欢迎。开业两个月,就卖了6万多元。”

每双布鞋底陈香枝都要纳2000多针(摄影 马绍坤)

张庄布鞋手工坊的创办,让村里的中老年妇女有了额外收入。鞋厂负责买料、打底和销售,村里妇女只需要一根针即可上工。

“从小就跟着长辈在家纳鞋底,都以为这手艺该失传了,没想到现在还能变成活钱。”已经当奶奶的陈香枝说,三天能纳一双鞋底,挣80元。“看住了家,顾住了娃,不出家门有钱花,很满意。”

春光油坊(摄影 马绍坤)

张庄村地处黄河大堤,村舍富有典型的豫东民居特色。该村结合实际,提出了“美丽乡村、红色旅游、双轮驱动”的旅游发展思路,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稳定脱贫。

2015年8月,张庄村启动了“梦里张庄”及农家院落改造项目,目前有40余户农户完成庭院改造。古朴雅致的民宿、茶馆、农家乐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立足于实际,张庄旅游进一步融合红色旅游元素,建成占地120亩的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和四面红旗纪念馆,让游客在此感受浓厚的红色氛围。目前,张庄村从事旅游产业的村民有200余人,该村年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

一个村庄见证着一个县域的发展之路,一个县域折射着一个国家的脱贫攻坚历程。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