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聚焦黄河生态带】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一泓清流送雄安 千里长渠始中原

2019年06月13日08:30

来源:大河网

马绍坤 摄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 宋向乐)6月12日,“聚焦黄河生态带 见证出彩河南”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濮阳市渠村引黄入冀补淀渠首闸,只见一泓黄河水从濮阳出发,通过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与雄安新区结缘:浩荡的水流走过482公里,润泽河南的濮阳与河北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保定等6市26个县(市、区)的465万亩土地,最终汇入雄安新区腹地的白洋淀,每年可向白洋淀补水1.1亿立方米。

“一碗水半碗沙”的黄河水,含沙量很大。为保证送到白洋淀的水质澄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在黄河水进入引黄闸门后,就会遇到另一处“关卡”——沉沙池。站在沉沙池入口,两个总占地面积2600余亩的巨型条渠一眼望不到边。“调水时,奔涌的黄河水在这里放慢‘脚步’,卸下泥沙‘包袱’;调水后,每年交替使用、定期清理,让两个条渠总能以最佳状态完成清水送雄安的任务。”对于沉沙池的工作原理,濮阳市引黄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向采访团成员作了仔细介绍。

与南水北调工程不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渠道是完全开放的。工作人员把保证水质达标、安全输水作为使命,在按时测报汇总引黄水量、科学调度水量的同时,严防沿线擅自取水、打捞沿线垃圾、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也一个都不少。

渠村引黄入冀补淀渠首闸负责人告诉采访团记者:“黄河水在我们濮阳段,一立方米的水含沙子在30~40公斤。现在咱看的黄河水,黄色的。经过沉沙池的沉淀以后,可以过滤60%的沙子,也就是说一立方米的水只剩下10公斤的沙子,再加上沿途自然沉淀,最后到白洋淀的河水就会非常清澈了。”

据了解,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设初衷是为了缓解河北用水之困。工程跨越黄河、海河两大流域,总长482公里,其中河南境内为84公里,河北境内为398公里,惠及沿线465万亩土地。2017年4月,国家出台雄安新区战略,让这项工程拥有了更加宏大的历史使命: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渠首段于2015年10月26日开工,2017年11月16日实现了试通水,引黄河水5000多万立方米。2018年11月29日开始引黄入冀补淀调水工作,至2019年3月10日结束,历时101天,渠首闸引水总量3.47亿立方米,其中向白洋淀生态补水约8000万立方米。

修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对改善目前白洋淀水生态恶化的局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引黄入冀补淀线路作为河北省引黄专用输水工程,在河南、河北两省省界处,河北省的多年平均总水量为63818万立方米,其中白洋淀分配的省界水量为23122万立方米,农业灌溉水量为40696万立方米。

考虑河北省内沿程农业灌溉输水损失后,河北受水区各市境灌溉净水量为28297万立方米,根据灌溉效益计算结果,本工程河北省受益区的单方水灌溉效益为1.6元。生态供水效益暂按灌溉效益1.6元/立方米计算,每年可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的净水量为11000万立方米,本期工程分摊效益取70%,则每年向白洋淀生态供水效益为12320万元。

此外,该工程还带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河北省引黄受水区内浅层地下水多为苦咸水,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是河北省饮水安全问题最集中的区域。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使河北省东南部大范围内排水河渠常年和季节性输水,可减少灌溉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

在引黄入冀补淀受水区26个县(市、区)中有21个担负着粮食增产任务,其中纳入国家“1000亿斤粮食规划”的有8个县(市、区),纳入省级粮食增产核心区的有13个县(市、区)。该地区目前亩产较低,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


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