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博物馆里的“光影魔术师”

2019年06月22日07:39

来源:大河网

  明德化窑白釉鹤鹿老人像厦门市博物馆藏

  汉玻璃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弋

  如果用数字做关键词来介绍博物馆摄影师动脉影,那就是1、1、7、36万、316万:若是让他来介绍自己,他只会告诉你:“我只是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是个发照片的。”

  然而就是这个“发照片的”85后,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博物馆藏品和文博摄影,他将作品刊登在微博,每条微博下都有数百评论和转发,在他的镜头下,冰冷的文物瞬间有了温度,不再看似遥不可及。通过图片,文物走出了厚厚的玻璃护罩,与大众亲密接触,让很多人第一次有了这种感觉——啊,原来斑驳陆离的文物居然可以这样美得不可方物!

  1个人

  当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通过微博私信联系到动脉影时,留下了自己的个人微信,本以为会有一个公司或机构的账号联系我,没想到加记者微信的却是动脉影本人。作为文博摄影界的佼佼者,网上盛传,动脉影这个微博账号是由一个专业团队来运作的,否则怎么会有精力和物力去那么多博物馆,还保持那么高的更新频率?

  通过采访,记者才知道,原来动脉影这个微博账号只有他一人使用,所有图片都是他自己拍摄并发布的。“起初,我也只是喜欢去各地博物馆看展,2010年开始,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有机会到各地走动,每逢去外地,我都会到当地博物馆看一看,算是普通游客。2012年,我和同事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展’,尝试着拍了拍,发到网上,从那时候才算正式‘入了坑’。”

  1台相机

  在“入坑”博物馆摄影前,动脉影虽然拥有一台单反,但依然是个萌新,拍图还是以手机为主。从2012年陕西历史博物馆那次展览开始,才正式用单反相机来拍。

  不少网友对动脉影的设备很好奇,问的人多了,他干脆把设备型号放在置顶微博上。“5D4+百微,这就是我的设备。”动脉影说,“博物馆光线不好,换个好一点的相机,提高感光度,就能提高容错率,手不稳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手尽量要稳,一般情况下会用1/6秒、1/8秒来拍,只要熟练使用M档就可以了。”

  掌握了拍照技巧,动脉影拍的图越来越好看,被网友们称作可以当壁纸的美图。有时,他po出藏品后,网友们也在评论中晒出自己用手机拍的同一件藏品,大家一看,这完全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嘛,太扎心了!有网友说:“动大,你的图拍得真清晰,我怎么一拍就糊?”动脉影看到后,果断晒出了自己的“糊照”,“那是因为糊的我都没发出来呀”。

  7年的坚持

  从2012年至今,已有7年光景,谈及让他坚持了7年的原因,动脉影只说了五个字,纯粹的热爱。

  出于热爱,在每次去看展前,他都会做大量功课,查阅相关资料,有备而去。到了现场,看到实物,又会有一番不同的体会。

  出于热爱,对于微博上网友的问题他都尽量一一回复,大到藏品介绍,小到摄影技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有了与展品亲密接触的机会。

  出于热爱,7年光景,让动脉影在国内外200余家博物馆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同时他也带走了这200余家博物馆的光与影。

  出于热爱,除了出差外,他所有的旅行完全是自费的,自由行,自己选地方,自己选博物馆。因此有不少网友对他的资金来源很是好奇,对此他笑称:“工……工资啊……不然咧?”

  36万张照片

  加了微信好友后,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翻看动脉影的朋友圈发现,去年8月,他的孩子“小板栗”出生了。再看微博,那段时间他的更新速度却一点没变。这位“新晋奶爸”是怎么做到的?动脉影告诉记者:“除了微博上发过的1.5万张图外,我上周整理电脑,还有36万张图的存货,即便这几个月都围着‘小板栗’转,存货还能让我坚持四五年。”

  熟悉动脉影的网友都知道,他最喜欢的藏品摄影题材是佛像和塑像。“塑像和其他藏品不一样,比较立体,不同的拍摄角度都有不同的亮点,有时候蹲下来拍或者从塑像背后拍都会有意外收获。不同的藏品拍摄技巧也不同,青铜器我会着重拍纹饰细节,玉器就会更想体现温润的质感等。”

  316万微博粉丝

  7年时间,动脉影拥有了316万粉丝,但在他看来,这完全是“意料之外”。他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自己完全没在意过粉丝是否增长,起初发图片到微博只是图个乐,没想到竟然火了。

  去年12月,新浪微博邀请他去北京,参加人文艺术领域博主的交流峰会,工作人员对他说,你还是加个V比较好,就这样,他才有了“博物馆摄影师”的微博认证。“这个师也不是我自己想加的,实在是愧不敢当,于是我又更新了一下置顶微博的自我介绍,加了一句,我只是个发照片的。”

  即便有了316万粉丝,文博摄影也只是动脉影的业余爱好,因此网上的生活对他的现实生活没有带来任何影响。除了他自己,身边的朋友、公司的同事都不知道他在微博上有这么多粉丝,也不知道动脉影就是他。

  动脉影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有一年,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由于他太喜欢《瑞鹤图》了,等不及用单反拍摄再回家修图发布,便直接用手机拍下来发在了微博上。这一举动让机智的网友们将他当场“逮住”,一时间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也没有发自拍啊,你们怎么知道是我?”他一脸茫然地问大家。后来才知道,整个展厅,就他看东西最仔细,太容易被逮个正着了。

  有趣的是,有不少文博摄影爱好者都曾被人当成动脉影,原因就是他们看展品都过于全神贯注,和走马观花的游客们形成了鲜明对比。“差不多有十来个人都跟我说过这事儿。”

  有不少博物馆想让动脉影通过拍摄来宣传本馆的展览。对此,只要时间允许,动脉影都会欣然应邀。“我曾到武汉博物馆和长沙博物馆拍摄,在微博上宣传他们的展览。在我看来,这种形式挺好的。我喜欢拍,粉丝们喜欢看,馆方也能多一种途径来宣传自己的展览,可谓是一举三得。”

  “其实网上像我这样的业余博物馆摄影师还有很多,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拍的都很不错。其中一部分是自己喜欢拍,确实也有一部分是受我的影响,隔三差五还和我交流心得。”动脉影说,“光看我的图他们觉得不过瘾,每个人的审美不同,不同的人拍同一件藏品,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它全新的认识,这是很有趣的。”

  (本版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动脉影)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