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初心密码 讲使命担当】商城:一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响祖国大地

2019年07月01日20:23

来源:大河网

前言:大别山,绵延八百里,横亘在鄂豫皖三省交会处,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自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区始终“红旗不倒”, 创建了党领导的全国第二大苏区——鄂豫皖苏区,继而经历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后,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经典战役。正是在这样深厚的历史基础上,形成了“大别山精神”。6月27日至7月1日,大河网记者深入信阳,在这里探寻“大别山精神”密码。

大河网讯(记者 陶陶然 祝传鹏 贺志泉 刘杨)商城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素有“歌舞之乡”“桂花之乡”的美誉。90年前,发生在这座县城的“商城起义”,不但创立了河南第一支红军部队,还诞生了河南第一个在县城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府。这次起义,还衍生出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6月28日,大河网记者一行刚走进商城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就先听见这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

据商城县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员周瑾介绍,1929年年底,商城起义胜利后,商城县苏维埃政府在“张家大院”成立,为此,很多文艺宣传工作者活跃起来,大伙都想用文艺活动的形式庆祝起义的胜利。

因为这首歌的第一句是“八月桂花遍地开”,所以歌名也就成了《八月桂花遍地开》,鄂豫皖地区第一支新编的革命民歌就这样诞生了。随后,《八月桂花遍地开》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唱到全中国,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唱到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就像精神火炬,在一代代人的激情传唱下,永不熄灭,历久弥新,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这首歌不仅独具魅力,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精神意志和战斗力量,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那就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很振奋、很鼓劲!”商城县文化和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网记者。

展厅内,一张张老照片和史迹资料,承载着历史记忆,生动形象、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商城县“28年红旗不倒”的辉煌革命历史,展现了“大别山革命精神”的绚烂光芒。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商城这片红色热土上,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英雄的商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大别山精神”。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商城全县30万人中有近10万人参加赤卫队和各级苏维埃,有8万多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在商城这片血染的沃土上,长眠着无数的烈士,每一座烈士墓都是不朽的丰碑。为做好对铁血忠骨的散葬烈士墓的抢救保护工作,2012年,商城县征地11340平方米建成烈士陵园,将全县境内零散安葬的2512座烈士墓的2413座迁至烈士墓园,让烈士们有了“新家“,以便社会各界开展烈士纪念活动,祭缅怀先烈。

商城是一首诗,吟诵英雄史诗;商城是一支歌,歌唱革命精神;商城是一幅画,描绘美好生活。近年来,商城县坚持“四位一体“发展思路,致力于“美丽乡村,文明城镇,幸福商城”建设,在“大别山革命精神”的滋养和灌溉下,商城人民正饱蘸笔墨,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生动画卷。

       (短片剪辑:张凯丽 文案:陶陶然 配音:杨智)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