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29年,徒步走过10万公里山路 他是行走在悬崖上的“中国好医生”

2019年07月23日07:38

来源:大河网

51岁的高延昌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4月月度人物。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韶萌通讯员刘三山耿梅摄影

高延昌给村民看病随叫随到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韶萌通讯员刘三山耿梅实习生孙瑜琦陈红文图

  坚守乡村29年,徒步走过崎岖山路10万公里,王府沟村的“活地图”……在洛阳栾川王府沟村,有一位全村千余人都“欠着他人情”的乡村医生,今年51岁的高延昌。7月4日,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健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吉林长春举行。此次活动发布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第二季度月度人物。其中,高延昌入选4月月度人物。

  坚守29年徒步走过10万公里

  和高医生约定采访时间,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远了,你们别跑了”。

  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陡峭山崖有王府,羊肠小道路漫漫。民谣中所描绘的,就是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镇王府沟村。

  7月16日,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记者驱车两个半小时来到栾川县狮子庙镇王府沟村。

  上午11时许,在乡卫生院门口,记者“逮”到了背着药箱、刚刚入户返回的高延昌。“我就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没啥好报道的。”身着白大褂的高延昌憨厚地笑着说。

  今年51岁的高延昌出生于中医世家,受父亲影响,他中学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抓药,后来参加了广西中药大学函授学习,1990年取得乡村医生证书,在王府沟村当起了村医,一干就是29年。

  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对他说,行医,要对得起每一名病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高延昌把这句话记在心上。

  山路曲折,出行靠腿。这些年,高延昌走过的崎岖山路近10万公里。外人摸不清路怎么走,高延昌却门清,成了村里的“活地图”。哪道沟里的高龄老病患多,哪些病患用药得注意啥,他了如指掌。

  一人一药箱村民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王府沟村有1000多人,以前大多散居在山谷中。2016年到2017年,村里陆续铺了水泥路和柏油路,村民才陆续骑上了电动车。直到现在,仍有4个村民组散落分布在深山中,最远的住户离村卫生室有6公里,且在陡峭山崖之上。

  “每天得走近10公里,这个数字靠谱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高延昌哈哈大笑说:“你陪我走一趟就知道了。”

  当天高温预警,高延昌午休时扒拉了几口面条,便背起药箱,向大山深处走去。到达五保户王换成家里时,记者已喘着粗气,而高延昌却顾不得歇歇脚,打开药箱为王奶奶诊疗。

  “俺娘是胃癌,去县城看病,回回都是高大夫骑摩托给送下山。”说起高大夫,王换成眼里含泪,“全村人都欠着高大夫的人情,不知啥时候能还上。”

  村里通了柏油路之后,高延昌也置办了三轮摩托,两年多来骑坏了两辆车。“这比以前省多了。”高延昌说,以前出行都靠两条腿,山路崎岖,一天走坏一双鞋也不是啥稀罕事。

  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高延昌就会背起药箱,在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

  悬崖上的“骡子”医生疫苗接种一个都不能少

  高延昌小名“骡子”,正应了自己看病时的执拗:认定的事就不会回头。

  在看病的同时,高延昌还负责村里孩子的疫苗接种工作。在2010年以前,乡村医生需要上门接种。王府沟村留守儿童多,有预防接种适龄儿童200多人。

  一次走访中,他遇到一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孩子。他想说服家长让孩子接种疫苗,家长却说:“别多管闲事,让政府知道了,罚款你出?”当时,他真想扭头回家,但冷静一想,万一孩子得了传染病,会影响全村人的健康。高延昌开始耐心地劝说家长,一次不行,就多次。当他第四次去宣传防疫知识时,孩子的家长被感动了,家长同意为孩子建立预防接种档案。高延昌说:“儿童接种,一个也不能少。”

  从2016年起,王府沟村的疫苗接种工作交由上级医疗机构负责。“谁家孩子该打疫苗了,我还是给人家打电话提醒,上门核对相关信息,习惯了。”高延昌笑着说。

  医者仁心说服儿子学医回乡

  近年,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日益完善,高延昌入户走访的次数更多了。他每月定期上门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患者测血糖、量血压、查心率、测脉搏,并逐户建立健康档案。

  现如今,虽然村卫生室敞亮齐整,设施完善,高延昌再也不需要到百里之外担药,但基层医疗人才紧缺的状况,却一直压在他的心头。

  高延昌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宁可出去打工都不愿回来,家里都是留守的老年人和儿童,恰恰是最需要医生守护的群体。为此,他说服自己的儿子,学医毕业后回到基层,在镇卫生所工作。

  因能力强,深得乡亲们的信任,高延昌先后被授予“栾川县优秀乡村医生”“乡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所在的卫生室被原市卫生局授予“优秀村卫生室”称号。

  “我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做的事。”说起自己荣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第二季度月度人物,高延昌连说,他最大的希望是更多年轻人,能扎根基层,“乡亲们实在太需要医生了。”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