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开封7月23日消息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早在2017年3月27日,河南正式宣布兰考率先脱贫。57年前,焦裕禄拼尽一生,发誓改变兰考面貌。现如今,兰考人民为焦书记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兰考县,了解乡村发展情况,感受群众生活变化,探寻“焦裕禄精神”如何引领带动兰考人民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
图为焦裕禄雕像。(央广网记者 董然 摄)
“焦裕禄精神”代代相传
当年,一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通讯,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感天动地的好书记。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
1962年冬,为治理兰考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临危受命调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当时兰考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肆虐,给全县36万人民带来了灾难。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亩产仅43斤,群众食不果腹。面对这样的情况,已患肝病的焦裕禄却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最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
图为兰考旧貌。(央广网记者 董然 摄)
为了改变兰考的面貌,焦裕禄着手治理“三害”,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的办法。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翻淤压沙、植树造林、治理盐碱、打井开渠、挖河道的热潮。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风沙、内涝、盐碱得到有效治理。当地流传一句老话,“兰考有三宝,泡桐、花生和大枣”,泡桐是华北平原上最常见的树种,成活率高、生长快、材质好,特别适应兰考的盐碱风沙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沙丘上广种泡桐树,1963年春,他亲手栽下一棵泡桐树。到秋天再去看时,他说,“咱春天栽的泡桐苗都活了,十年后会变成一片林海”。然而,就在形势日渐好转的时候,焦裕禄却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与世长辞,年仅42岁。
图为“焦桐”。(央广网记者 董然 摄)
50多年过去了,那棵焦书记亲手栽下的泡桐树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兰考人民亲切地称它为“焦桐”,以寄托对焦书记的怀念。记者了解到,如今每天都会有群众自发地来到这里参观瞻仰“焦桐”,在树下聆听焦裕禄的动人事迹,学习领悟“焦裕禄精神”。
图为魏善民老人。(央广网记者 董然 摄)
在参观“焦桐”的人群中,记者见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他叫魏善民,已经守护“焦桐”48年,当初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种植泡桐,20岁出头的魏善民和焦裕禄分在了一组,“有时候他拿树苗我刨坑,有时候我拿树苗他刨坑,搭档得很好。”如今,谈及焦裕禄,老人激动地说:“焦书记是好人,俺想他啊!等老了,扫不动了,俺就交给三儿子,让他继续把‘焦桐’照看好。”如今的“焦桐”激励着广大兰考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泡桐化作“绿色银行”
焦裕禄当年也许想不到,为防风治沙而栽下的泡桐树,会成为兰考脱贫攻坚的“绿色银行”。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几十年前是有名的贫困村,现如今,他们已走上一条制作民族乐器的发家致富路。
走进徐场村,能听到悦耳的乐器弹奏声和唰啦唰啦的木料打磨声,堌阳镇政府宣传部李梦晨告诉记者,徐场村共有105户家庭,有82户都在从事民族乐器制作,年产古筝、古琴、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10万台/把,2018年的产值达1.2亿。目前,全国90%的民族乐器音板产自兰考,取材于兰考泡桐。这些乐器远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为徐场村乐器展览室。(央广网记者 董然 摄)
“全国泡桐分为兰考泡桐、揪叶泡桐、白花泡桐、川泡桐、台湾泡桐等几种。相比于其它种类泡桐,兰考泡桐的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挠不裂,易于加工。声学性好,共鸣性强。不易燃烧,油漆染色良好。隔潮性好,不易变形,适合制作乐器。”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的魏晨欣说道。她当年作为音乐鉴赏师来到兰考,以琴会友,认识了徐场村一家乐器作坊的主人徐亚冲,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夫妻。徐亚冲毕业后回到家中,继承父业制作民族乐器,并学习古琴演奏。在徐场村,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绿色银行”为许多年轻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图为徐亚冲演奏乐曲。(央广网记者 董然 摄)
多年来,徐场村从靠种地吃饭到琴瑟雅音传天下,由贫困村一跃成为产业兴旺村,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村”。一丝一弦改写了徐场人的命运,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之路。庄稼户放下镰刀,拨起琴弦,泡桐奏出的乐曲谱写出新时期的发展奇迹。
“梦里张庄”创新发展模式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张庄村全村2960多口人中,仍有贫困户207户7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5%。该村坚持把贫困人口脱贫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培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梦里张庄”。
图为张庄村幸福路。(央广网记者 董然 摄)
走进张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明亮的“幸福路”,道路两旁,整洁的农家院,富有特色的民宿一字排开,欢迎八方来客。“梦里张庄”旅游建设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一处具有张庄本地特色的农家酒店和9间豫东特色的农家客房。
同时,利用兰考本地发展出的“5+1+3”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张庄还发展120亩小杂果采摘园、140亩的大棚甜瓜种植,进行了美食街规划建设。红薯醋、花生酥、芝麻油……这条名为“幸福路”的道路两旁,是深具张庄特色的食品深加工商铺。种种规划初步实现了红色游、乡村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将“焦裕禄精神”融入到脱贫攻坚之中,引领带动群众艰苦奋斗。2014年,兰考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稳定脱贫奔小康,兰考人民牢记承诺、不忘初心,一直在路上。(记者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