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层治理新招频出 大抓基层显示“绣花”功夫

2019年08月18日05:1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基层治理新招频出

  大抓基层显示“绣花”功夫


  菜市口西片区是北京首例“申请式退租”试点,居民可按照个人意愿,退还房屋使用权,获得补偿及安置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近两年,北京市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抓基层治理,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招”。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提升获得感

  2017年9月,北京市创新推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并作为2018年全市“1号改革课题”,在16个区的169个街乡如火如荼地展开,开启了新的基层综合治理模式。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就是基层乡镇或街道遇到急难问题,需相关职能部门支持配合,基层政府第一时间“吹哨”来通知召集,各相关部门来“报到”一起解决问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打通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以西城区展览路街道为例,展览馆路42号楼、46号楼两栋回迁楼曾经长期存在电费纠纷导致居民用电难,其中既有过去积压的历史问题,也有物业公司不作为的问题。2018年3月,展览路街道办事处主持召开了相关问题协调会,吹哨召集西城区国资委、西城区供电所、西都地产、天创地产、华辰物业、天创物业等相关单位参会,协调解决问题。经街道协调,到场参会的各方一致同意把确保居民用电放在首位,“搁置争议,平稳过渡”,解决了居民用电难问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推行后,多年积压、久拖不决的基层治理难题和私搭违建、乱停车、环境脏乱、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等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也促成了一批菜市场、便利店、口袋公园、健身广场等便民利民设施的建成。截至今年7月,北京市群众诉求解决率较年初提升13个百分点,满意率提升12个百分点,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调动社会力量创新基层治理

  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从多个街道了解到,在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中,创新和加强基层治理,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共建共治。

  石景山区有这样一支队伍——“石景山老街坊”,一个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以党员为骨干、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开放性群众组织。如今,全区150个社区全部建立“老街坊”议事会,并向楼门延伸建立208个“老街坊”楼委会。作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老街坊”们扮演着社区宣传员、调解员、应急员等角色,在参与社区民主协商、开展社区精准帮扶、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等十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8月6日下午,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召开“老街坊”议事会。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老街坊”们针对社区的环境、垃圾分类、停车等问题提出了意见,社区党委书记赵红一一听取了“老街坊”们反映的问题,并承诺将会把这些问题反映给相关部门解决。

  据石景山区民政局副局长杨育忠介绍,石景山区将继续深化“老街坊”品牌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社区议事协商体系,加强“老街坊”队伍分类指导培育,建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信息平台,加强智慧社区建设等,促进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除了社区的“老街坊”,北京还在街乡层面推行“街巷长制”,全市每条街巷设置“街长”或“巷长”,分别由街道的干部担任。“把干部推到第一线,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截至目前,近1.5万名街巷长,在近5000条大街、1.4万余条小巷中发挥着“绣花针”般的作用。

  宣武门附近的达智桥胡同,曾是西城区1300多条背街小巷里最脏乱的街巷之一。广安门内街道办事处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高波的到来,让达智桥胡同的整治工作有了可以对上号的责任人。胡同东口的一家商户顶楼有一处100平方米的违建颇受居民关注。“刚开始沟通的时候,商户的态度十分强硬,我便以街巷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和房屋产权企业的党委联系上,再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协调公安、城管、食药等部门,终于搬掉了这颗‘硬钉子’。”高波坦言,难题的解决让居民看到了街道对背街小巷治理的态度,困扰老百姓家门口的“老大难”问题被一个个攻破。

  “申请式退租”改善居民生活

  这两年,在老城复兴的探索实践中,也体现出基层治理的新途径,并由此改善了很多胡同平房院居民的生活。

  今年6月10日,作为全市首例“申请式退租”试点,菜市口西片区启动申请式直管公房退租工作。住在平房区直管公房的居民,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自愿退还房屋使用权,并获得补偿及安置,实现居住条件的改善。截至8月9日24时“申请式退租”签约期结束,菜西片区有六成直管公房户选择“申请式退租”。

  家住永庆胡同的张文亨,是第一个提出申请退租的居民。今年年初,为了改善自家条件,老张刚对房屋进行了精装修,并且安上了抽水马桶。“很多邻居不理解我,说我刚装修完,这么急着退租是犯傻,应该再等等。”张文亨说,之所以第一个提出退租,是因为他和老伴一直有个“楼房梦”:“我和老伴都70多岁了,一辈子没住过楼房。这么多年来,家里从来没有过大年三十团团围坐的时候,因为平房太小坐不开,只能在外面吃顿饭了事,特别遗憾。”

  “如果不是有退租政策,想住楼房根本不可能。”排队拿号那天,老张叫来了儿子,从早上8点多一直排到第二天上午8点半,每隔几个小时和老伴、儿子倒班。“夜里排队困,可我的头脑特别清醒,想着一辈子的念想终于要实现了,打心眼儿里美。”张文亨说,从6月10日到现在,他每天都是笑容满面。不久的将来,张文亨就将在南苑地区的对点共有产权房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提升民生福祉完善公共服务

  北青报记者还发现,在提升民生福祉上,基层在治理中下力气补短板,小到买菜,大到看病,百姓身边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

  前两天,64岁的崔德辉根据预约时间来到了家门口的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来找他的老熟人,家庭医生彭卫华看病拿药。崔德辉长期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得一直不理想。三年前,崔德辉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了约,从此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每次来,我的病情变化彭大夫都了解,用药也很准确,一年多了,我的血糖由以前的20多稳定到了7,几乎和正常人一样了。”对于医患间这种固定服务所带来的益处,方庄社区不少居民都有同感。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挂牌成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方庄地区9万居民医疗服务工作。到中心就诊,病人不分诊室,取号后自动被分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名下就诊。114挂号平台嵌入方庄智慧家医工作平台后,家庭医生还可根据病人病情做出精准判断,为其进行在其他医院的挂号诊疗,解决了到社区就医患者的后顾之忧。

  丰台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曹苁表示,方庄社区的“智慧医家”模式已经在全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全区组建起家医团队450个,88名二、三级医院专家纳入家医团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2019年1月-7月,全区共计签约居民43.58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28.71万人。

  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编辑:林辉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