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晓(左)和吴志坚(右)通讯员赵志攀摄影
奖牌《民族同心》最终版
奖杯《龙凤书卷》最终版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弋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奖牌《民族同心》、奖杯《龙凤书卷》终于出炉。当奖牌、奖杯图片被晒到微博,立刻引发了网友们连连点赞,“高大上,有东道主范儿,看起来既厚重又别致”……
在惊叹于奖牌奖杯设计精巧、别致的同时,你可能想不到,奖牌奖杯的设计者是来自郑州西亚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两位80后教师,他们分别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陶宗晓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吴志坚。
6个月的日夜奋战,15次大改方案,近千次的细节微调……奖牌奖杯虽小,但它凝聚了陶宗晓与吴志坚的智慧和心血,个中味道远远无法用几句话表达。
奖杯上端外观基于会徽核心图形“龙凤”,具有较高的辨识度。龙凤组成“11”图案,呈相依相伴腾飞之势,中间升腾古老的祥云图案,彰显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杯身龙凤环绕的结构形成书卷,象征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镂空祥云图案来自会徽,附之河南出土的商代经典青铜器装饰纹样,体现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历史厚重。倒置的圆锥形杯柱形态呈向上绽放之势,象征“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宗旨。
奖杯底座由三级台阶组成,与采火点观星台形似,寓意“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步步高的美好祝福,激励运动员奋力拼搏。
奖牌直径为70毫米,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厚5.6毫米,代表中华56个民族。
奖牌整体造型为古代玉璧形态,与奥运会奖牌的圆形一脉相承,奖牌挂钩由会徽中两朵“祥云”构成的合掌、拱手动作,代表中原大地对来自全国各族同胞的尊重,也代表胜出运动员的谦恭。
奖牌波浪纹外形源自黄河,又似各族儿女手拉手、肩并肩围成的花朵形态,内外波浪圆形为同心圆,象征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突出了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目标。
奖牌正面为会徽图形,背面为祥云怀抱的吉祥物“中中”。
一个陌生电话,改变了他6个月的生活
2018年12月29日,郑州气温逼近0℃。那天,陶宗晓的手机响了,他从兜里掏出手机,发现是一个陌生电话,但没想到的是,这个陌生的来电,改变了他接下来6个月的生活。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组委会邀请我参加奖牌奖杯设计。”陶宗晓说,“当时组委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设计稿件,还特别邀约了几位比较有名的设计师,而在此之前我参加过会徽和吉祥物的评审。”
当时距离初稿截稿期只有一个月,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同时拿出奖牌和奖杯的设计方案,这对陶宗晓来说可谓一个挑战,但既然打电话了,那就做吧。可是这么大的工作量,他也没把握,于是他想到了他的同事,同样在设计学院当教师的吴志坚。“吴志坚是我的铁哥们,我俩在来西亚斯之前,就在同一个学校教书。”
吴志坚说,有一天他和陶宗晓出去办事,陶宗晓跟他提了参加奖牌奖杯设计的事。陶宗晓一再鼓动他,全国民族运动会在河南召开,咱俩又算是本土的设计师,要是能入选,效果肯定好!“我感觉时间很紧,要么不做,要么做个精品。”
接下来,俩人就开始在陶宗晓的工作室里日夜奋战,连春节都是在不断的修改方案中度过的。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4日,他俩接到通知,奖牌和奖杯的初稿方案全部入选。接下来,又经过不断修改,5月份,他们的设计正式被确定。
“最初的奖杯20多斤,还考虑过钧瓷奖牌”
现在您看到的奖杯,龙凤书卷的中心造型是火焰和祥云,然而在最初,却是个宋体的“11”,是第11届的意思,但后来专家组委会给否决了,认为“11”和一旁的龙凤图案寓意重叠,于是陶宗晓就将“11”修改为王羲之手迹“中”字,寓意中国、中原、肯定之意。但他又发现,外围是书卷的形态,中间放一个“中”字,显得很突兀,为了和龙凤书卷风格统一,最终他还是将“中”字改成了祥云火焰,寓意吉祥、有凝聚力。
如您仔细观察过奖杯图案,您会在书卷侧面发现一条青铜纹饰。据吴志坚介绍,这条纹饰是他从出土自郑州的一件青铜器的图片上抠图抠下来的。“最开始这条饕餮纹不在这里,我把它设计成了一个外包裹造型,像铠甲一样围着龙凤书卷,后来看上去太传统了,没有时代感,工艺上也很难达到,于是就提取了饕餮纹。”
“早期还设计了线性围合或块面结合甚至片面结合的造型,很潮。”吴志坚表示,但新潮的造型无法体现河南的厚重文化以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团结理念,成型工艺也很难,所以选择了最传统的柱形。但是柱形一高就显得很闷重,于是就改成了现在的倒锥形,体现了发散、绽放、蓬勃向上的感觉。
谈及奖牌设计,陶宗晓告诉记者,他在查阅了奥运会奖牌的材料后发现,只要是重大运动会,全部是圆形奖牌,因此他将圆形定为奖牌形状,然而奖牌背面图案却让他很是挠头。“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采火地是在郑州观星台,于是我把观星台设计成了背面图案,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郑州有个观星台。但送审后,组委会专家说观星台知道的人太少,大部分人看不懂,最终还是把图案确定为吉祥物中中。”
“你可能不知道,最初的奖杯20多斤,根本拿不动。”陶宗晓说,“组委会希望奖杯用铜胎,因为青铜是河南的代表,我们设计完成后用ABS塑料3D打印了一个模型,通过ABS塑料的密度和铜的密度进行换算,发现成品奖杯重达20多斤!我们只能赶紧换方案,将材质改为锌合金。”
在设计之初,他们还想过用钧瓷作为奖牌的材质,毕竟钧瓷也是河南的“土特产”,但因钧瓷易碎,就没再往下考虑。
“教师不能脱离一线设计,设计不能脱离一线生产”
对于从事艺术设计十几年的陶宗晓和吴志坚而言,此次设计能够成功入选最终方案,他们感到收获颇丰。“从大的方面讲,能够为在郑州举行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出一份力;从自身讲,当教师十五六年了,能承担这样重大的设计项目,对自己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自己的设计能力的肯定。”
陶宗晓说,从教以来,他一贯认为,作为设计专业教师,不能只会理论,更要会实践。因此他从未脱离过设计一线,并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先后参与设计了大型宣传品《老家河南》,央视大型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同名书籍。“在设计奖杯奖牌时,我坚持将设计审美和大众审美相结合,不能光是自己看着美,只有专业圈觉得好,老百姓看着也不错,才是真的好。”
吴志坚表示,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自己的代表作,无论是在科研中还是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有很大帮助。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们而言,他们很多的设计都会过于理想化,从而脱离实际,脱离生产,无法生产的设计是失败的。因此在设计奖牌奖杯时,他们联系了很多生产厂家,询问最终生产的可能性。是否能铸模?这样的图案实际能否做出来?这都是需要通过联系才能得到答案。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开幕。当记者问到,接下来有什么愿望时,他俩表示,最大的愿望就是赛事组委会能够给他俩留出来一两套奖牌奖杯实物,以后无论是教学还是参赛都有东西展示,方便讲课。“就这奖牌和奖杯的设计流程和工艺,我能给学生讲四节课!他们最爱听。”吴志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