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运动会促进大团结——访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

2019年09月10日07:48

来源:大河网

  运动会必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河南日报记者 徐建勋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冯刘克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举办的首次民族体育盛会,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次大展示,是各民族体育文化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各族群众在运动会上欢聚一堂、深入交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既展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崭新风貌,又唱响携手奋进新时代的民族赞歌。”9月9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此次运动会的举办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郭卫平看来,本届运动会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营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氛围,展示了伟大祖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通过运动会,各民族礼赞中华,祝福祖国。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郭卫平说:“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动员会聚中原,深切体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深切感悟民族团结的重任所在。运动会必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郭卫平认为,进入新时代,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承担着新的重大责任,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一是民族团结。自1953年首届运动会举办以来,始终秉持其鲜明的政治属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论是运动会的宗旨、定位,还是运动会的赛事、活动,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摆在重要位置,强化的是团结,体现的是团结,实实在在做的是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永远是我们高举的大旗,永远是我们前进的灯塔。二是弘扬精神。国家法定的活动、群众喜爱的运动、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庆共享的盛大节日。运动会集中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而这些运动项目来源于生活、丰富了文化、滋润了身心。要坚持以群众喜爱、群众参与为导向,在覆盖面、吸引力、高质量上下功夫,让更多的各民族群众投身到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健康中国,让更多的各民族群众汲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力量。三是人心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运动会要紧紧连接56个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命运,牢牢增进56个民族兄弟姐妹的深厚亲情,让中华大家庭其乐融融、美美与共。要进一步体现:同台竞技,56个民族共展奋发向前的新时代民族风貌;同台互鉴,56个民族共筑引领未来的新时代精神家园;同台携手,56个民族共谱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壮丽诗篇。

  下一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会加强和改进。郭卫平介绍,将坚持守正创新,继续保特色、求务实、扬正气、树新风,淡化金牌意识和锦标意识,强化凝聚人心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突出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民族大联欢、学习交流考察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运动会筹备组织理念观念,充分体现运动会“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民族团结和群众体育的盛会”的定位;将进一步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性、规律性,不断完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设置,不断完善比赛规程、规则等机制制度,推动赛事的规范化、制度化,使运动会更加丰富多彩、更为群众喜闻乐见;将坚持时代引领,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群众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运动会办成促进民族大团结的生动课堂、增强“五个认同”的教育阵地、凝聚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磅礴力量的重要盛会,全面提升运动会的影响力、凝聚力。

  群雁高飞头雁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头雁”,具有引领、带动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的功能。郭卫平说:“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孕育产生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与各民族经济文化息息相关,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同时,要切实发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弘扬民族体育精神,推动运动项目的广泛普及,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拓展创新更多体育活动,增强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全面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