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地方法治蓝皮书》在郑发布,各地区立法评估差距过大

2019年10月14日17:51

来源:河南商报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吴军 文/图

  如何依法治国?如何让法治助力经济发展?

  10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面依法治国论坛暨实证法学研究年会(2019)”在郑州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地方法治蓝皮书(2019)》,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00家法学单位负责人参与了此次年会。

  立法评估:最高和最低相差55分,区域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

  “地方法治发展报告”对31家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公开进行评估显示,评估对象的表现总体稳定,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成绩较为突出。

  在最高分上,本年度评估最高分突破80分的有两家,分别是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在科学立法信息公开方面,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等多家评估对象分数超过90分;在民主立法信息公开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评估分数超过90分。

  评估发现,四大板块平均分相对较为均衡,其中立法工作信息平均分为61.27,科学立法信息平均分为60.16,民主立法信息平均分为53.57,立法优化信息平均分为59.42,四大板块平均分大致分布在50-60之间。这说明地方人大在推动立法公开过程中,能够在重视公开科学立法信息的同时不偏废民主立法信息,在宣传立法工作信息的同时展示优化立法信息,让立法公开工作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但同时,也要清晰地看到,不同区域之间立法透明度发展不够均衡。

  从结果的分数段分布来看,评估结果较好的地区与评估较差的地区之间较大,最高分为85.58,最低分为29.86,相差逾55分。

  区域之间为何差距这么大?

  与会法学专家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立法透明度的投入不一,另一方面则是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程度不同。未来人大立法应当进一步提升公开意识、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建立立法公开的统一标准。

  法治创新:多家互联网法院先后挂牌

  据了解,“地方法治蓝皮书”连续发布了5年,一直坚持关注中国各地方法治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与实践,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广各地法治改革经验,展现地方法治创新样本。

  眼下, 最多跑一次改革已成为各地普遍推行的规定动作。浙江义乌设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整合公安、商务、税务、海关等12个部门的125项涉外事项,集涉外行政审批、涉外公共服务、涉外中介服务、涉外国际交流和信息交流于一体,涉外贸易事项一门式服务、一站式办理,日均办件量1500多件。海南省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审批稳步推进,已推出四批次“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可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84%。

  ​年会上,互联网法院创新亮点纷呈。自2017年以来,杭州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先后正式挂牌。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网络社会治理审判观点》(第一辑),针对互联网迅速发展与相关立法制度滞后空白带来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为司法审判和社会治理参考;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白皮书》(2019年),对移动微法院、屏幕共享、智能审判应用、天平链等多项新技术司法应用进行展示。广州互联网法院上线“类按批量智审系统”,提供互联网金融纠纷一站式解决方案。

  本届年会上,首次设置了中国互联网法院高峰对话环节,邀请杭州、北京、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院长与国内知名学者,围绕网络空间矛盾纠纷的特点、互联网司法新模式与传统司法模式异同、互联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法官遴选、证据采集保存、与互联网公司的关系、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论题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讨论和对话,集中展现了互联网法院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