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 受访方供图
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5464公里,下游流经河南省郑州市,从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浩瀚的渤海。相对于黄河上游地区“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的使命,中游“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的定位,“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成为黄河下游地区的任务。
在黄河之畔的郑州,回答“缺水型城市”如何节水的命题从不轻松,但在如何推进节水农业、节水产业和节水城市建设上,在构建中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中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在黄河与大海交汇的地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也是世界上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土地——地处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三角保护区)一直在探索如何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誉为“珍禽的乐园”“鸟类的国际机场”则证明着他们行动的成功之处。
郑州:如意湖的探索与使命
曾经斩获中国首个“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的郑州市郑东新区,总有出奇制胜的设计。而一个引水而建的10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如意湖则是其中的妙笔之一。
这个湖与如意河、昆丽河、金水河、熊儿河等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一年四季,碧波荡漾,提升着这座干旱缺水城市的品位。郑州缺水,黄河同样缺水,用水量达26万方的人工湖,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不会的!”郑东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建设之初,他们就让湖水通过如意河同人工湿地相连,采用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技术对湖水净化,日处理水量2万方,补充如意湖水系生态用水。还引用美国高新技术,在湖内种植阿科曼生态基净化水质,使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他们还在湖底铺设膨润土防渗毯。防渗毯中间压缩的天然矿物质火山灰,遇水膨胀,防水系数更大。防渗毯上铺设30厘米厚土,土上铺鹅卵石,满足浮水植物的生长。土中含有的微生物,还能清洁水体,避免了仅铺设防渗膜而破坏生态体系的问题。
高科技加持,总能让郑州人在用好黄河水与高质量发展之间找到巧妙的平衡。
郑州宇通客车公司,投资开展节水生产技术改造,建设了水处理回用设施,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和污水排放。在其带动下,一大批工业企业积极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争创节水型企业,全市节水型企业达到79家。
郑州市三环沿线35.3公里,有一条生机盎然的绿化带。其养护用水,全部来源于中水。郑州市在那里铺设的中水利用管道,使再生水利用规模达到16万吨/日,不仅满足了绿化浇灌,还用于道路清扫、沿线工业企业等。日处理污水230万吨,昔日四处流淌的城市污水、工业园区污水和工业废水,如今成了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等方面的浇灌、养护用水。
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但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郑州市要求,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东营:生态环境成就城市核心竞争力
10月的黄三角保护区里不缺乏寒意,特别是一早一晚。但悬殊的温差并不妨碍保护区的主人——鸟类在这里安居乐业,追逐嬉戏。在这里采访时,黄三角保护区人自豪地告诉记者:“建区以来,这里的鸟类种类已经由最初的265种增加到现在的368种。”
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将上中游的大量泥沙输至东营,由此年均造陆3万亩,使得“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得到真实演绎。“15.3万公顷的黄三角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这成为黄三角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奎滨引以为豪的事。他表示,“珍禽的乐园”“鸟类的国际机场”名片之外,黄三角保护区还拥有河海交汇、滨海滩涂景观、石油工业等独特资源。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三角保护区自1997年发现东方白鹳迁徙种群,至2003年发现第一对繁殖以来,其繁殖种群数量稳定上升,2005年2巢,2006年16巢,2010年23巢……珍稀鸟类种群的扩大,背后是黄三角保护区所在地东营市认真贯彻《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利用科技等多种手段促进黄河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种种努力。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东营市先后实施湿地修复和刁口河故道生态调水工程,修复湿地2.3万公顷,这使得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也是保护区30年间珍稀鸟类增加103种的根本原因。同时,该市推进环保督查突出问题整改,积极开展科研试验、疫病防控、综合执法等工作,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安全。
在黄三角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来不冲突,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背靠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东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品牌,而科技也成为生态环境的最大支撑。据了解,该区重点建设观鸟科普线路、观览河海交汇线路、虚拟实景观览河海交汇、鸟类科普与放飞基地等项目,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同时,以科技为底色,诸如黄三角湿地保护与修复、四河故道疏浚蓄水、河海交汇观览航道疏浚等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着该区引水、蓄水、御潮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综合功能提升。
一手做好生态保护,一手实现高质量发展,两者相辅相成,让黄三角保护区拥有了“绿水青山”,更使得东营市获得了“金山银山”。(记者 乔地 王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