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

2019年10月16日07:51

来源:大河网

被曝光的重庆大学博物馆藏品:比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还多两匹马的铜车马

被曝光的重庆大学博物馆藏品:因使用硅胶模制作而脸部变形的彩绘俑

被曝光的重庆大学博物馆藏品:很像蛇的“龙”

  该博物馆已闭馆,文物部门已介入调查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珂

  10月15日,一篇名为《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在网上热传,矛头直指重庆大学于10月7日在虎溪校区耗资数百万元开馆的博物馆,称其馆藏存在大量赝品,该文迅速在圈内炸开了锅。

  仅凭该文发布的图片是否可以确定所拍馆藏品为赝品?当事各方对此作何回应?高校博物馆又为何频频陷入赝品危机?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作了采访。

  耗资670万展品却假得离谱?

  这篇文章的作者“江上”称,开馆不几日后他便参观了这座耗资670万元建设的博物馆,然而观感令他大为震惊,在“禁止拍照”的严令下,他“偷拍”了几十张藏品图片发布在文章内,并逐一点评。这些藏品涵盖青铜、陶瓷、玉器、琉璃等,不乏商鼎、汉代琉璃、蜻蜓眼、玉猪龙、铜车马等重磅甚至“国宝”级重器,漏洞百出,假得离谱。

  文章一经发布,立即在圈内引起轩然大波,点击率迅速突破10万+,网友热评也颇具看点。记者逐一阅读发现,大多为支持作者的观点,也有部分表达对立观点,但支持方得到点赞数占据压倒性优势。

  关注发布该文的公众号后发现,作者身份介绍显示为——资深收藏者、摄影人、写作者、曾获中国新闻奖、重庆新闻奖。

  重庆市文物局已介入调查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第一时间联系重庆大学,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再三询问致电意图并多次放下电话向相关方“问一下”后,提供了重庆大学宣传部的一个固定电话,但该号码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记者尝试联络发表文章的公众号“江上说收藏”(目前已更名为“江上说的”),也没有得到回复。但记者注意到,在15日17时15分,该公众号再次更新,发出一份“我还没有被封号”的声明。

  重庆大学官微于15日12时30分许发布公告称,重庆大学已成立工作组,对事件进行核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位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重庆大学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目前,重庆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调查。

  有媒体记者10月15日实地探访时发现,涉事博物馆已闭馆。

  博物馆里的藏品曾接受文物专家评估

  15日下午,有记者辗转联系到展品捐赠者吴应骑教授的女儿吴晓妮女士,她表示:父亲今年已经78岁了,自己不能上网,但已经获悉此事。如今父亲生病住院,全家一切以父亲的健康为重,所有的信息以重庆大学的调查结论为准。对于此事,吴女士表示,家里人都觉得很无辜,“父亲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收藏也是他的爱好。做了这样一件善事没想到遭遇了网络上舆论的批评”。吴女士还对记者表示,在展品移交给学校之前,吴教授主动要求校方对展品进行过鉴定。

  2015年重庆大学新闻网曾发布消息称,2015年12月26日至27日,重庆大学邀请国内14位博物馆建设及文物专家就重庆大学教授、收藏家吴应骑先生对重庆大学拟捐赠的藏品进行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重庆大学以吴应骑教授所捐赠藏品建设重庆大学博物馆及重庆大学文博研究院可行,并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文博专家集体站台,不可谓不审慎。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会长乔红涛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文章的分析很专业,藏品的确是漏洞百出,拿铜车马与三彩来说,“无论从礼制、工艺还是釉料、造型上看,无一契合”。他表示,文物鉴定和文物研究是两码事,文博系统专家站台对假文物的把关仍然不严密。在收藏界贻笑大方的假“金缕玉衣”“汉代玉凳”事件,都是出自故宫博物院专家的手笔。

  陶瓷鉴定专家、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河南省陶瓷委员会会长毛旺东也给出明确结论,从文章发布的图片看:“一眼假,都是不上台面的东西。”

  高校博物馆为何频入赝品坑?

  高校办博物馆引发舆论质疑并非个案,此前两起最为“著名”的高校博物馆赝品事件又被扒了出来。

  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据称是国内高校首个陶瓷主题艺术馆。180多件藏品中,大多数都是浙师大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收藏家李舒弟的个人捐赠。之后被收藏界知名博主“花市暂得楼”(本名梁晓新)连发两篇博文质疑,称藏品“假到了惨不忍睹”。

  2016年,北师大校友邱季端将其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赠给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校方就此宣布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当时被部分业界人士质疑这6000件藏品为“赝品”。而北京市文物局当时回复媒体称,并未收到北师大设立博物馆的备案申请。

  此类事件为何屡屡发生在高校呢?毛旺东说,高校目前是民办博物馆办馆主体的一个主流群体,“高校是研究与教学用,所以开办博物馆的意愿特别迫切”。

  捐赠的藏品应该由谁把关?

  对于捐赠的把关,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深圳市博物馆协会副会长阎焰接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理论上捐赠方只负责捐赠,接受捐赠单位要寻求自己单位的研究人员或者其他专业研究鉴定机构的鉴定,这是有严格程序的。而如果接受捐赠方寻求的鉴定支持有瑕疵,同样会出乱子。

  现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具备鉴定资质的机构和专家,同整个社会有鉴定需求的问题比较起来,恐怕是一比百万。就如有身体不适的病人一百万个,而对应的医生恐怕一个都不到。这种状态下的“文物鉴定”令人震惊。至于获得鉴定资质,国家也同样是有严格的程序和测评、考试的,而这类机构一般又是不做社会大众鉴定的。故而民间文物在一定状态下,如不是极其珍贵、涉及司法,是很难找到鉴定渠道的。

  阎焰表示,就整个新闻的前后过程看,如果在没有网络文章出来之前,在看不到任何捐赠品图像的前提下,重庆大学的工作没有不妥,并且还在2015年进行过专家论证。重庆大学校方明确讲自己是理工科大学,希望借此项目扩大重庆大学的人文及社科艺术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平心而论,工科领域的专家或者科学家及重庆大学的领导,不可能具有鉴定文物的专业水平,他们的所有决策,要来自相对较多的第三方行业专家的鉴定意见。

  现在看来,没有任何专家当时甄别了这些准备捐赠的“文物”的真伪和文化艺术价值,并告知校方。因为没有有价值的“文物”展品和“人才”储备,重庆大学博物馆和重庆大学文博研究院的设立都要慎重。而很可能是到会专家夸赞了捐赠品,大夸设立博物馆和文博研究院的必要,才有今天重庆大学的这种尴尬局面。“就事态发展,今天看来,重庆大学失察之责难辞,但是那些到会专家是否也应该考虑自己作为第三方提供专业意见时,是否负责任地提供了客观的代表自己专业水平的专家意见呢?”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