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从殷墟走来,向世界走去

2019年11月03日08:1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评论员

  祖先创文开鸿蒙,后辈接续传薪火——一个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故事再写新篇。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11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指出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它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性,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达到3600余年。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120年前甲骨文发现之初,正值积贫积弱的晚清,当时出土的不少甲骨流落异国他乡,给我们留下无尽的伤痛和遗憾;而今天时间的指针拨向新时代,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正式实施,研究成果走近大众、走向全球,不仅带着文化自信,而且担负着文化使者的重任,底气十足地向世界讲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故事。

  安然于无闻,执着于真知,我们不能忘记百年间无数为破译甲骨文殚精竭虑的学者,无数为激活传播中华文明上下求索的使者。考古先驱们常年扎根田野精心发掘,“一个王朝的背影”得以清晰;研究学者们奔走呼吁殷墟申遗,历经五年终于成功;文化名家们倡议修建中国文字博物馆,从此文字“归巢”文脉绵延……老一辈学人所积淀和培育的文化匠心,深深影响着后人,砥砺着来者。无论是口授心传、言传身教,还是文化熏习、师法古器,前人筑基扬帆,后人启航远行,始终保持这份赤诚热爱和奋斗姿态,才能“板凳甘坐十年冷”,在探索与奉献、突破与开创中,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点亮历史的星空。

  小小一片甲骨,凝聚着中华先祖震古烁今的创造发明。坚守古法、传承古意,绝不应该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时代要求、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在中国文字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结合,带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再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业团队开发设计的甲骨文表情包,通过几何化的甲骨文字和汉字一一对应,搭配有趣的小动画和流行的网络词汇,颇受年轻人青睐。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有了温度和热度,就能走进大众的生活和视野,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文化充满活力。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关注、去感知、去探索,传统文化则能生长出更为茁壮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强调,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河南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史诗般实践中,甲骨文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不断地深入挖掘。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才能汲取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创造中原文化新辉煌,为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张馨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