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 祝传鹏)11月8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走进黄河”集中采访活动在郑州启动。大河网记者兵分两路跟随采访团对黄河流经我省的郑州等地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进行集中采访。当天,采访团一行对花园口记事广场、黄河博物馆及黄河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采风。
花园口记事广场,以前的黄泛区如今的市民后花园
花园口,本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却镌刻了一段令中国人刻苦铭心的历史。
1938年6月9日,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沿陇海铁路和平汉铁路的疯狂进攻,国民政府下令在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意图阻止日本军队长驱直入中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武汉。
扒掘黄河大堤的地点原本是选在花园口以东的中牟县赵口,但因赵口流沙太多,经过两天作业,大堤没能扒开,才另选在了花园口。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清晰地记述了这段历史。
11月8日,大河网记者看到如今的花园口广场上一片温馨祥和,挥剑起舞的老人、散步休闲的青年,几十年沧桑巨变,今天的花园口已成为郑州市民的后花园,一个AAA级的黄河花园口旅游区已悄然形成。
“花园口决口给当年南岸居民带来的灾难无法形容,但现在这里的一片安乐景象又让人感叹新时代给黄河沿岸带来的发展。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善治黄河,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幸福生活。”河南广播电台记者杨扬说。
黄河博物馆,一部关于黄河的百科全书
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黄河的边上,就有这样一座博物馆,用翔实的藏物和丰富的文图向世人诉说着黄河的故事。
“黄河博物馆馆内藏品包括历史文物、自然标本、书画、音像图片四大类。游客在博物馆内,可以了解到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地貌、气候和物产。这里陈列着黄河流域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如剑齿象牙、高氏羚羊头骨等。通过博物馆的展品,游客们还可以感受到黄河文明发展历程及灿烂的黄河文化。”
随着解说员的讲解,采访团成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黄河的波澜壮阔。尤其是馆内展示的“千秋治河”专区,更是吸引了记者们长久驻足观看。
“看了从古至今的治河过程,才明白黄河并不总是安澜温顺,黄河自古就是三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也只有现在黄河才真正带给了百姓安宁,造福于民。”记者闫腾腾告诉大河网记者。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河务局工作人员祖士保告诉大河网记者,河南治黄基础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各项治黄建设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飞越,把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河南黄河建设成一条利民之河、安澜之河,在实现中原更加出彩伟大进程中贡献更多“河南黄河”力量。
黄河国家地质公园,黄土和黄河一起孕育了黄河文化
“黄土覆盖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0%,是最适宜种植和居住的土壤。黄土、黄河不但孕育了黄皮肤的民族,也孕育了和黄河一样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
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周围,有古人类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有反映汉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冶铁技术的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也有反映仰韶文化时期我国早期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北郊田村西山遗址。
大河网记者在馆内看到,博物馆运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标本、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辅以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向游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的科学内涵。而根据公园资源特色,博物馆分为序厅、地球厅、黄土厅、黄河文化厅、黄淮平原厅、黄河厅等。
在博物馆内,直观地了解黄土、黄土高原、黄河、黄淮平原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各自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既充实知识,又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看完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才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我们都是住在黄土地上喝着黄河水有着黄皮肤的黄河儿女。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来看看,让他们也了解我们壮美的黄河文化。”记者韶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