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宋向乐)黄河开封段的历史遗迹众多,与黄河相关的文化元素也极其悠久而丰富。11月9日,“走进黄河”集中采访团来到黄河柳园口采访,开封河务局工作人员贾金鹏向记者讲了这里的两个故事。
开封黄河边上有个林公堤,纪念林则徐堵口筑堤之功
“说起开封,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闻名遐迩的古都,名胜古迹遍布城内,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自然风光其实也很美。在开封市北郊,就有一个黄河柳园口水利风景区,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幽美,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且完全免费。”
贾金鹏说,在历史上,黄河到了开封段非常凶险,据说曾经决口120多次,开封城被淹也有过七次。
因此从古至今,如何治理黄河都是一个大问题。历史上著名的林则徐就曾奉命在这里修筑堤坝。为感念林则徐勋业,开封人民把林则徐筑的堤坝命名为"林公堤",并在黄河颂景区内塑造了林公像一座。
据记载,公元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被遣戍伊犁,途经扬州时,接到清廷命令“折回东河效力赎罪”。
林则徐随即星夜驰往开封,住下汛六堡(今郊区小马圈),协助大学士、钦差大臣王鼎堵塞张湾决口,“每日五鼓赴工督理,三更始旋寓所”。
经过5个月的努力,林则徐率众修筑了从马头到小马圈的大堤,即今桩号82+074~90~830,总长8756米,在柳园口合龙。林则徐身处逆境,仍忧国忧民,日夜操劳。堵口立功,本应免予遣戍,论功行赏,可是道光皇帝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听信投降派的一面之词,下诏“命东河差委已革两广总督林则徐,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命令到达开封,众皆哗然,唯林则徐镇定自若,似早有思想准备,即日启程。
为纪念林则徐堵口筑堤之功,开封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4月1日,命名林则徐率众修筑的这段堤防为“林公堤”,并在柳园口42坝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资料图
柳园口渡口沟通着黄河的历史和未来
历史上,黄河分布着许多渡口。如果说黄河是一条巨龙,那么沿岸的渡口就是龙身上的鳞甲。
老话说“有灯就有人,有渡口就有渡船”,渡船连起了两岸的渡口,沟通着黄河的历史和未来。
柳园口渡口是黄河下游古渡口之一,它南临开封,北连豫北和冀鲁平原,曾是北京至开封的御道节点,是经开封南下广州大道的必经之地。自1187年黄河由延津分支南流封丘、开封、陈留一带后,这里即设渡口。
几百年来,柳园口渡口长盛不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此设立了航运站,1950年成立了航运工会,1951年6月成立了渡口管理所,1953年成立了船民协会。1958年9月第一艘机帆船“红旗号”投入运营,开创了机船渡运的新纪元。
到了1985年,该渡口已拥有机动火轮6艘,260吨位、600马力,为沟通大河南北特别是豫东、豫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保证来往旅客、车辆、货物安全渡河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支持了两岸的工农业生产。
1989年10月1日开封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柳园口渡口的交通量日益减少,渡船从此淡出了封丘水上运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