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在河南】全国首创“家园式”助学模式 “虹剑”15年助514名学子圆梦

2019年11月21日15:03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记者 何心悦

闫晓丹今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后,曾为学杂费整日发愁。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与患癫痫的父亲相依为命。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河南省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为她解决了燃眉之急。

8月16日,“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第15期助学金发放,120名虹剑学子每人获得5000元助学金,共计60万元。

虹剑学友会家园式助学

传递爱心接力棒

“希望工程虹剑大学生助学基金”由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和河南中鸿实业集团于2005年联合设立,该公司总经理李红晓同时组建“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困难,接受高等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第15期资助的60万元助学金中,有31名受资助学生的15万余元助学金,都是由一期、二期学员自发捐助的,一期、二期的学员首传爱心“接力棒”。

虹剑学友会在助学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打破了“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以往单一助学、一次性捐助的常规,对寒门学子进行跟踪式助学、全方位助学,不仅从资金上给予帮助,而且拓宽到对学生们思想和生活上的帮扶,在全国成立华北分会、中原分会、中南分会、华东分会、华南分会等五大分会,便于进行持续跟踪帮扶和学友们之间的沟通联谊,这就是虹剑学友会全国首创的“家园式”助学模式。

学友会每年通过省希望办挑选符合条件的贫困优秀大学生,对每人提供4年2万元的资金资助,此外还组织暑假、寒假联谊活动,让学友会成员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相互鼓励、树立信心、共同成长。

第一期受资助学员贾小广,今年已成为捐助人。贾小广作为虹剑学友会中原分会的代表,今年承担着资助新生的重任,包括后期的联络、联谊和“一对一”帮扶。

虹剑学友会第三期学员李向绕,去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在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她表示:“明年我也会加入爱心接力的队伍,尽我所能帮助他人。”

  李红晓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李叔”

创办人“李叔”

助学育人是个人理想 是民族的大事

从2005年至今,李红晓已参与河南省希望工程捐资助学项目15年之久,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514人,捐助金额达1200余万元。在他的帮助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大学生顺利毕业,以勤学立大志向,以感恩心奉献社会,在祖国四面八方建功立业。

15年前李红晓与团省委希望办结缘,到今年已经持续资助了514名贫困大学生。“36岁开始我成为这些孩子的‘李叔’,如今新一期被资助的孩子们都快该改口叫我‘李伯’了,哈哈哈。15年来,他们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李红晓说,他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接到孩子们电话汇报他们升职、当父母的时候,他为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而欣慰。

  2016年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第八期学友春节联谊会合照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工程强调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李红晓深有体会。在资助第一期孩子的时候,看到他们稚嫩且有些木讷的眼神,李红晓就在想如何帮助他们走出自卑,自信地成长。李红晓说:“为此我尝试成立了虹剑学友会这个大家庭,每年定期举行两次聚会。我就教他们'年少家贫非我错,脱贫济世在我身'的道理。经过多年不断教导,头几期的孩子都已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我真高兴。”

“虹剑学友会是我未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我要做到退休为止。助学育人不单单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也是(我)个人的理想。”提到虹剑学友会的未来,李红晓由衷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希望工程中,助学育人、播种新希望。

编辑:梁倩文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