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在河南】两封北京来信 激励“河南版大眼睛”挑战命运

2019年11月21日15:0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记者 何心悦

“让每一位贫困家庭少年都能接受到良好教育,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这是希望工程的独特意义所在,而不仅仅是公益慈善。”11月19日晚,共青团栾川县委副书记(挂职)陈贝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对记者说起了她所理解的希望工程。

两封信

持续激励女孩努力读书

陈贝感慨,要不是24年前北京栗叔叔的两封信,她或许还守在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石门村。1995年,8岁的陈贝就读于石门村完全小学,成为希望工程的资助对象之一。

“女孩子一样出息,也一样报效国家,也一样回报父母!”

两封1996年爱心人士栗志海发来的回信,陈贝保留至今,这句鼓励她奋发图强的话,陈贝始终牢记心间。

  两封信

“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这就是儿时陈贝居住的潭头镇。潭头镇耕地稀少,陈贝一家六口人才分得一亩二分地,粮食收成有限,大人就到周边矿山打零工。陈贝父亲陈丛如曾在邻村小学做过代课教师,用32元月薪养一大家子,生活捉襟见肘。陈贝小学一年学杂费80元,相隔一岁的弟弟前后脚也要进入校园。交学费,陈丛如总要提前打算,实在不够只能四处借钱。

起初,上小学的陈贝对于未来并没有概念:“我甚至不知道小学读完还有初中、高中,后面还有大学。”她曾以为上完小学就辍学或是外出打工,就像别的女孩那样。

  小学毕业照,第三排右三为陈贝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陈贝通过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希望工程,成为栗志海一对一的资助对象,一年80元的爱心资助款,以便陈贝顺利读完小学。除了物质捐助,精神上的鼓励让陈贝更觉珍惜。

栗志海通过读书走出农村,深知当时贫困山区状况,于是信中鼓励陈贝:“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很落后,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还是少数,但我多希望贝贝能成为其中之一呀!”“好好读书”“考大学”……这些叮嘱,激活了陈贝心中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的希望种子。

小学五年,陈贝每个学期都是班级第一,期末时还会得到奖学金,奖学金证书、三好学生证书等奖状贴满了老家的土墙。

“栗叔叔的这些话,改变了我个人和我家庭的命运走向。”陈贝说,中考她顺利考入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时,陈贝一学期680元的学费,再加上陈贝一个月至少100元的生活费,让陈丛如压力倍增。第一学期的学费,是母亲带着陈贝去亲戚家借的。

支撑着陈贝有勇气继续读书的,依然是栗志海的一句话:“虽然说生活的路有千万条,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只有上学一条路。”

希望的受助者

成为希望传递者

2006年,陈贝不负众望,考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会专业,大四上学期就通过中国农业银行校招签约栾川县支行。9年时间,从柜员,到中国农业银行栾川县支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陈贝在工作中愈发出色。

1991年,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中心小学苏明娟的“大眼睛”照片,成为希望工程标志。如今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团委副书记苏明娟,第一笔工资就捐给了希望工程,近年来不断资助贫困大学新生。

2019年初,共青团河南省委和河南省银监局开展“选派金融机构优秀青年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陈贝果断报名,顺利通过考试,4月份成为共青团栾川县委副书记(挂职),就这样,希望工程受助者陈贝也和“大眼睛”苏明娟一样,成为希望的传递者。

  工作中的陈贝

“希望工程”相关活动正是陈贝的工作内容之一,今年6月11日,陈贝与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栾川县庙子镇高崖头小学和北凹小学进行调研,为下一步音乐课堂的实施选择试点学校。

希望音乐课堂,是今年4月份河南希望工程开始推行的新项目,目前已在全省22个乡村小学开展试点工作。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河南希望工程的又一次转型探索。

希望工程改变了陈贝的命运,可一直以来没有机会回报希望工程,成为陈贝的一个心结。“一看到有机会在共青团挂职,我就马上报名并幸运入选。在共青团这个平台,我可以参与到希望工程的各项活动中,去宣传希望工程精神,帮助贫困少年,实实在在地做事,真正的帮他们。”陈贝说。

(文中图片由省希望工作办公室和受访者提供)


编辑:梁倩文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