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团”将道情戏搬上清华大舞台 学子点赞“直击灵魂”

2019年11月28日20:1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曾经,豫东地区流行着“少锄二亩地,也要听听道情戏”“宁可面发酸,也要看看太康道情班”的民谣,如今,充满田野气息的道情戏走进了全国著名高等学府——11月27日晚,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内丝竹盈耳,掌声阵阵,素有“天下第一团”之称的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正在这里演出太康道情《大登殿》《王金豆借粮》,该演出也正式拉开了“中国非遗戏曲进校园——2019清华大学校园戏曲节 河南稀有剧种展演”的帷幕。

本次展演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

  诉说家长里短 非遗太康道情戏充满乡土气息

“八大仓”作为戏曲文化当中演员们亮相的鼓点,主要展现戏曲演员的精气神儿。从河南到清华,标志性的“八大仓”已经成为河南戏曲进校园的一张亮丽名片。演出开始前,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总经理李志远带领观众重温这个标志性动作,近千名清华大学的教授、学子争相学习,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演出当晚,剧场坐无虚席,太康道情经典剧目《大登殿》《王金豆借粮》一亮相便将剧场气氛推向高潮。诙谐幽默的唱腔,精湛生动的表演获得了阵阵掌声。

太康道情源于远古道教的经文说唱,始于明末清初,明清时即在皖北流传,清代后期从沈丘一带传入太康,形成了道情剧种。豫东一带的道情艺人吸收借鉴了曲艺、豫剧、越调等的有机成分,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完善和改进,太康道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太康道情唱腔欢快流畅,以唱功为主,其声腔或低回婉转、妩媚柔情,或俏丽活泼、欢快激越,以声腔塑造人物,擅长叙事抒情,表现家长里短和乡间俚俗,充满乡土气息。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用戏曲展现生活直击灵魂 专家学子点赞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祝欣说,此次活动必将对河南省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清华大学的师生来说,很少有机会看到河南民间具有地方特色而且有传统文化基因的戏曲,此次集中七个剧种的展演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和体验;稀有剧种的传承人少、观众少,能够走进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为非遗传承人的传承与传播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在当晚演出结束后召开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大登殿》《王金豆借粮》两部戏的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将河南人醇厚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具有民间色彩和浓厚生活气息的戏剧进入校园,对青年学生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大有裨益。

一位来自河南太康的清华学子说,远在千里之外能听到家乡戏感到非常亲切。艺术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以戏曲的形式展现生活可以直击灵魂,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编辑:郭同欢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