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出彩河南人|“陋室”学者的泡桐情缘

2019年11月30日08:12

来源:大河网

图/王伟宾

  □河南日报记者 刘一宁

  行走在中原大地,随处可见的泡桐深深扎根在泥土里,防风固沙、繁衍不息。在泡桐茁壮成长的背后,有一名“陋室”学者为之奋斗了数十年。

  11月22日,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记者在一间摆放着数台超低温冰箱的工作室里,见到了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面容和蔼的教师。这位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人,竟然是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的全国著名泡桐专家范国强。

  范国强是博士生导师,但他的工作室只有六七平方米,使用多年的老式书桌、书柜,快要磨破皮的黑色沙发把房间塞得满满当当。看到记者在冰箱前驻足,范国强介绍,里面装的是植物样本和试验成品,这些都需要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保存。冰箱外还贴着一摞承诺书,最上面的一张写着:我承诺,在读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一篇……看到记者念承诺书,范国强大笑起来,说:“我们研究泡桐的成果经常发表在国际知名刊物上。”

  与泡桐结缘的范国强,1964年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我常在村前屋后看到一排排高大的泡桐,那时就想知道它们生长的奥秘。”范国强说,好奇心的驱使,让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选择了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

  对很多人来说枯燥无味的林学专业,范国强却近乎痴迷。他辗转多所高校、花费数十年光阴潜心研究。从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范国强回到河南农业大学。“我钟情于泡桐,它很适合在中原地区大面积种植。”范国强说,他在读博期间接触过国际最前沿的生物技术,期盼着能用所学到的知识为泡桐的良种化发展出一份力。

  泡桐是北方主要的造林树和行道树。它在生长过程中有种常见病——丛枝病,这种病会导致小树枯死、大树生长缓慢,被称为“泡桐的癌症”。我省有上亿株泡桐,不少患上此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993年,范国强回到河南农业大学后就开始对丛枝病进行研究。“那时,科研任务重、科研人员少,我经常让妻子帮忙购买试剂、清理仪器,就连孩子也习惯在实验室的板凳上睡觉。”范国强说,他从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寄主入手,寻找根治方法,找出了丛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创建一整套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体系后,范国强并没有止步。他每天花费十几个小时奔走在实验室、试验田里,培育出了特性优良的泡桐新品种。

  来到泡桐研究所组培室,范国强介绍,在无菌恒温的环境下,他们用培养基创制出四倍体泡桐,这种泡桐的染色体数目是普通泡桐的两倍。四倍体泡桐已通过河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

  首次阐明四倍体泡桐新品种优良特性的分子机理、绘制世界上第一张白花泡桐基因组精细图谱……范国强和他的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大奖,确立了我国在泡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我们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泡桐产业的迅速发展。”范国强指着刚刚从乌克兰发来的一份合作协议告诉记者,四倍体泡桐将走出国门,给人类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