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筑豫哈情】专列来了,感情更深了! 河南文化和旅游援疆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2019年12月04日21:47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他们远离家乡,在千里之外的天山脚下真情付出,成为天山的雪莲、戈壁的胡杨;他们把人生大爱挥洒在祖国边疆,把他乡作故乡、把当地人民作亲人——脚步铿锵,飞驰千里,一批又一批优秀中原儿女汇聚天山脚下,通过教育、医疗、产业扶贫、文化旅游、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援建与哈密亲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年是第九批河南援疆干部在哈密的收官之年,近日,大河网记者走进甜蜜之都——哈密市,来到伊州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等地,亲身感受河南援疆干部的故事,记录他们为哈密带来的变化。

大河网记者 谭敏

文化和旅游交流是深入人心的交流,是深层次的、长远的交流。

河南援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组织援疆旅游专列送客进疆,促进民众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发挥援疆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打造“政府引导、市场运营、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援疆旅游专列模式,援疆旅游专列数量位居援疆省市首位。

河南援疆着眼于文化是最深层次认同,推进《河南省文化援疆实施方案》,开展了文化援疆九项行动,以文化研究为起始,助力哈密的文化保护、文化开发、文化创作、文化阵地、文化交流、文化宣传、文化队伍、文化结对共建等,推动援疆工作见物见人见认同。

完善旅游基础建设 让绿水青山被更多人看到

高家湖湿地

旅游是增进人民亲近感的最好方式。

东天山横亘在哈密中部,把哈密分隔成南北两个气候迥异的自然环境区,形成了融雪山、草原、湖泊、松林、草甸、湿地、戈壁、沙漠、胡杨、绿洲等风光于一地的自然奇观。

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使哈密素有“新疆缩影”之称。“游哈密,知新疆”便是哈密旅游的真实写照。

2016年,哈密市巴里坤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巴里坤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旅游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相关产业也不断提升。

“哈密巴里坤县作为新疆的缩影,涵盖了人们所能认知的所有新疆风貌:草原、天山、湖泊、戈壁、美食、民俗。大美新疆在这里一一展现,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河南援疆干部、巴里坤县旅游局副局长周伟凡向大河网记者介绍说。

不过由于旅游起步较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等因素,导致巴里坤的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在深山无人知”。如何助推巴里坤县旅游产业快速完善发展,成为河南援疆首要解决的问题。

高家湖湿地

科学规划、正确引导,让巴里坤以更美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为此,周伟凡帮助县里制定《巴里坤县全域旅游规划》,立足核心景区创建,制定《巴里坤古城5A景区提升规划》。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游客逐渐增多,巴里坤旅游基础设施差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停车难、上厕所难、旅游标识不完整等亟待解决。

周伟凡从厕所建设和旅游标识牌入手,完善巴里坤旅游基础设施。利用河南援疆资金2000万元,用了两年时间完善了巴里坤全境的旅游标识牌,形成了旅游导览的指示网络,高标准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2座,提升了巴里坤古城景区、巴里坤湖景区、高家湖景区等游客重点集中区域的接待服务水平,满足了游客的各方面需求。

经过多方协调组织,2018年11月份,平顶山市援疆办和平顶山市旅游局决定通过“引客入疆”的方式带动哈密市的冬季旅游市场,推广哈密旅游。

周伟凡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协调和组织,为哈密市冬季旅游量身订做的五天四夜旅游行程,首发航班去年12月26日到达哈密。截至2019年春节期间,共组织包机游航班3个,实现了哈密冬季游引客入疆从无到有,提升了哈密市、巴里坤县的冬季旅游知名度,带动了哈密市冬季旅游快速发展。

巴里坤湖

“等到东天山特长隧道贯通后,G312、G30连霍高速公路、G7京新高速公路这三条国家干线公路连通起来,将成为哈密山南山北互联互通最为便捷的运输大通道。”周伟凡欣慰地说,到那时巴里坤将会揭开美丽的面纱,河南援疆者们做出的努力也将会被更多人看到。

援疆三年,他已和哈密的绿水青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旅游专列送客进疆 在来往中增进民族团结

天山松雪、镜泉宿月、黑沟藏春、百川西流、沙山藏营......巴里坤有说不尽的风光美;鲜美的牛羊肉、醇香的奶茶、味道独特的椒蒿......巴里坤有数不清的特色美食。

胡杨林

据大河网记者了解,2018年以来到哈密共有157趟旅游专列,河南援疆旅游专列数量位居援疆省市首位,累计输送10万余人,促进了内地和新疆各族群众的大众化、生活化、常态化交流互动。

发挥援疆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打造“政府引导、市场运营、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援疆旅游专列模式,每年安排援疆资金750万元,专项奖补组织专列到哈密的旅游企业;组织“中国铁道旅游联盟”和“旅佬大旅游联合体”35家成员单位协同合作统筹客源,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组织客源,立足哈密、面向全疆送客进疆。

通过开展旅游专列、包机、专厢市场运营,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监督下,哈密市各景区、酒店、宾馆、旅行社、客运公司、演艺团体、农家乐等,与旅游组织企业对接洽谈、市场合作,促进了哈密涉旅企业吸纳更多群众就业,同时,增加更多收入,激发了全市旅游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雅丹地貌

今年1至7月,哈密接待游客804.8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0.73%,实现旅游收入2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37%。

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不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团结。游客们走进新疆、来到哈密,不仅领略了别样的风光美,还走近了新疆各族群众,感受到新疆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的局面,感受到新疆和谐稳定、团结和睦的现状,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让豫哈群众在不断交流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2017年以来,河南把深化文化援疆作为推动当地文化繁荣兴盛、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在援疆省市中率先制定了《河南省文化援疆实施方案》。

河南援疆支持文化开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

新安绣馆

挖掘当地传统刺绣特色产业优势,投入援疆资金1500万元,支持完成集设计、培训、研发、生产、销售 、展示为一体的“巴里坤县民族服装产业园”项目,引导河南安绣等企业入驻园区开展订单生产,助力哈萨克民族刺绣技艺传承转化,打造独具新疆特色的刺绣品牌。

连续举办“哈密文化旅游进中原”、郑州“新疆缩影·甜蜜哈密”等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河南省、市电视台连续免费播放哈密旅游形象宣传片。组织哈密传统刺绣、民间工艺参加了中国(河南)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扩大了哈密文化旅游影响。

支持文化创作,实施豫哈联合创作文化精品工程,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旅厅将新疆题材作品列为年度重点扶持剧目,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多批次组织河南知名导演、编剧到哈密和兵团第十三师驻点采风。

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地窝子遗址

反映河南摘棉女工在疆融情团结的30集电视剧《花开时节》2019年7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受到各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河南宣传文化系统、兵团宣传文化系统和兵团第十三师联合创作的大型情景交响合唱《兵团颂》由专门的创作团队,用时4年创作而成,反映兵团屯垦戍边精神。

文化精品创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及系列文化活动的延伸拓展,展现了河南援疆人的情怀,促进了中原人民与边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

《花开时节》宣传照


编辑:谭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