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村的“考古家”

2020年01月03日08:37

来源:大河网

  □李恩义

  安阳市殷都区安丰乡渔洋村是一个有6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落,村里有个私人文化博物馆,它的主人叫龙振山。

  紧邻漳河的渔洋村,是战国时期西门豹引水灌田的渠首所在地,也是古渡口,曾经是一个很热闹的所在,商铺林立、车船喧嚣,南来北往的客商,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这一切,也滋润着龙振山。他1962年初中毕业回到渔洋村务农,在繁忙的劳作之余喜欢看文史研究类的书籍。

  1974年的一天,龙振山在地里挖苹果树坑时,锄头突然触到了硬物。他小心地刨出来一看,竟是一些陶片和陶坯。他把这些东西带回家保存了起来,并买来考古类书籍一看,才知道这竟是商代的陶片。

  上世纪80年代,一场大雨过后,龙振山在地里转悠时,在村西北的深沟边发现了一具尸骨和一个陶鬲,人骨下还散有几枚贝币。凭着自己积累的知识,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商代遗存。这一发现让龙振山激动不已,从而让他产生了浓厚的收集古物兴趣。于是,每逢大雨过后,他都会到田间地头和沟渠边转悠。幸运的是,每每都会有所斩获。随着他收拢捡拾到的瓷片、烂瓦越来越多,安阳市博物馆的一个朋友特意送给他一瓶胶水,鼓励他把一些相对应的碎片粘起来,看能不能复原一些器具……

  受到启发的龙振山买来很多文物书籍进行对照,确定藏品的年代名称,然后贴上标签。实在拿不准的,就跑到市博物馆请教专家。在他辛勤的努力下,还真复原了一些古代器具。虽然复原过程费时费力,但每一次成功他都会像小孩子一般兴奋。

  藏品越来越丰富。经过30多年的坚持不辍,龙振山积攒了3000多件文物。经过整理,一部数千年不断代的考古史展现在大家面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商代、春秋、战国、汉代、北朝、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都不缺。

  别看龙振山收藏了这么多藏品,但他一件都不卖。市文物部门也很支持龙振山的收藏,特意给他配了玻璃展柜,让他分时期摆放展品,其中石铲、石碾、鹿角犁、商代卜骨、汉代大砖,45厘米长的汉代完整大瓦、商代陶鬲、陶纺轮、渔网坠等成了镇馆之宝。

  如今,龙振山的文物展览馆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接待观众一万多人次,其中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每逢节假日,龙振山不得不让儿子和女儿也来帮忙负责接待,他自己更是乐此不疲。“能让大家在我这里感受到中华文明,我这辈子算是没白活。”

  丰富的文物积累也让龙振山增长了知识,他编著了50万字的书籍研究“陶片碎瓷”,还着眼于墓志、碑刻、钱币的研究,另外著述了40多万字的书籍。

  知识赢得了尊重,远近的村民们都称龙振山为“土博士”。2006年、2012年,龙振山两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文物保护员,还曾被评为全国第六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