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老区看老乡③|喜看宝泉变“宝”泉

2020年01月05日16:33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虎成 李倩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永乐

  【老区名片】

  “发现中国之美·宝泉秘境”,这句几乎天天在央视播出的广告语,令游客神往,去过宝泉景区的人更是赞誉有加。但很多人不知道,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深度贫困的革命老区。

  宝泉位于辉县市薄壁镇西北部太行山区。这里的宝泉、平甸等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后方根据地。现留存有陈赓将军作战指挥部、中共新乡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八路军129师后方医院、陈赓将军抗日秘密小道等7个红色文化遗址。

  薄壁镇是河南“三山一滩”中太行山的精准扶贫重点区域。近年来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扶贫搬迁,老区人民从“山民”变“居民”。依托景区开发,40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农家乐每逢周末家家爆满,规模较大的年收入达五六十万元。

  【正文】

  “再往前500米,就到玉女瀑了,这是整个景区最好的摊位,我一干就是5年。”背着一箱矿泉水、走在沿山开凿的石板路上,腿脚虽有残疾,西沟村村民周玉平迈起步子来却格外有劲。让人想不到的是,几年前,周玉平家还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

  “感谢党,让我现在一年收入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几年前,周玉平因身患残疾,儿子遭遇车祸,十几万元的外债缠身,一家温饱都解决不了。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裴寨社区党支部书记、春江集团党委书记裴春亮知道后,就把景区最好的摊位免费给了她。“现在房子车子有了、农家乐开起来了,非常满足。”周玉平满脸喜悦,“这条背水上山的路是我的幸福路,我还要一直背下去。”

  远山薄雾掩翠。我们斜着身子走在陈赓将军当年开辟的“秘密小道”上,触摸沿途石壁上凿刻着的陈赓将军作战日记,犹闻那风在呼啸、战歌在响,当年老区人民不畏强暴,倾尽人力物力支持抗战的画面顿时浮现在眼前。

  “我们老区人无论在啥时候,身上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位于平甸村的八路军129师后方医院旧址,现年92岁的老党员原振武退休后依然守护在这里。他15岁参加革命南下,解放广东时英勇负伤并入了党,离休后就向组织申请回乡,为改变老区面貌一直艰苦奋斗,并教育子孙:“要多为人民做一些工作,不要向党提任何要求。”

  平均海拔1000多米,山势险峻,交通出行不便、经济收入单一,宝泉、西沟等村村民的生活十分贫困。2012年,裴春亮带领村民筹资5.6亿元开发宝泉景区,并暗自发誓:“我能够在辉县的最东边把省级贫困村裴寨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同样能够带领辉县最西边太行老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为了改善老区群众生活,春江集团出资8000万元在山下建设了宝泉花园社区。搬入新区的西沟村村民王新生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山上采药材、卖红果,一年也就收入两三千元,勉强维持生计。“如今单靠在景区做保洁,一个月的工资就顶过去一年。”

  景区开发后,原来只有一家小面馆的圪针庄村在旅游旺季变成了“不夜城”。沿街的农家饭店、宾馆家家爆满,门口挂着的红灯笼,昭示着家家日子红火。

  “俺村为啥叫‘圪针庄’?就是穷得啥也不长、只长酸枣圪针。”圪针庄村商户梁常平满脸自豪地指着街道说,如今农家乐、小超市绵延一公里长,前面还有“渔网一条街”,商户夏季每天收入上千元。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90后丁广越回到家乡在景区做了一名讲解员。由于经常在“抖音”上发宝泉的美景,她也成了颇有名气的“网红”。

  “这条拍的是玉女瀑,往下翻还有骆驼峰、翡翠海······”小丁打开手机上的个人抖音号,几乎所有的短视频都和景区有关,其中一条有20多万的点赞。“我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宝泉,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

  如今,越来越多像丁广越一样的老区80后90后青年选择回乡就业创业。一业兴,百业旺,旅游扶贫让老区人民生活更便利、发展前景更光明,革命老区宝泉满蓄绿色发展的“幸福水”,宝泉真的变成了“宝”泉。

  【记者手记】

  采访中虽然没有见到宝泉景区的开发者、新乡先进群体代表人物之一的裴春亮,但记者看到,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日益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正一步步将太行山的绿水青山和红色资源变为老区人民的金山银山。

  在山水间,身患残疾、行动不便的周玉平没有停下,一天一趟背水上山,甘做宝泉的“挑山工”;92岁老党员原振武依然不忘初心,为红色传承尽心尽力;90后丁广越则体现了年轻一代的选择与担当……

  

  记者深切感受到,曾经的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老区的昨天和今天在相互交织中,正在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