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杨)河南省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炼车间50吨电炉班班长杨金安,用30多年的辛勤砥砺奋进,铸造为一名响当当的“金牌工人”。1月10日上午,在“代表通道”上,杨金安讲述了“大国工匠”的重要特质。
杨金安介绍说,中信重工的前身是洛阳矿山机器厂,焦裕禄曾在洛矿工作了9年,作为一名洛矿的“工二代”,他从1984年高中毕业就进入了中信重工,至今已经36年。
“要想成为一名好工匠,既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和技能。当工人就要当好工人,当能干‘瓷器活’、能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大工匠,总体来说八个字:执着专注、百炼成钢。”
谈起炼钢的事儿,杨金安可是有“研究”的,“炼钢是个细活,比绣花还考验人的耐性。这些年,经我手冶炼过中国航天钢、中国航母钢、中国核电钢等,其中最令我难忘、最让我自豪的就是炼出了中国石化加氢用钢。”
2013年12月中旬,杨金安的大工匠创新工作室刚成立不久,就接到了一个“硬活儿”——中海油石化加氢用钢项目。石化加氢钢属于高附加值钢,当时,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生产,而且质量还不稳定,绝大多数依靠从国外进口。要想啃下这个硬骨头,困难非常大,正逢春节前后,为炼出石化加氢用钢,杨金安带领团队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在生产现场跟踪了3个多月,记录收集第一手数据和资料,最终在2014年的5月份编写出来了中国石化加氢钢的先进操作方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好评。同时,他们也造出了直径有三层楼高的整锻加氢钢管板,不仅满足了国内石化企业需求,还把石化加氢产品出口到了国外高端市场。
谈到河南省的产业工人,杨金安说,他们是产品质量的缔造者,是“中国品牌”的传承者。拼品牌、拼质量、拼创新,离不开工匠精神。当前,全省上下正处于结构优化升级、迈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人创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在他看来,应该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加强产业工人的技能培训,提高产业工人技能和待遇,让中原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形成一个壮大的“雁阵”格局,让产业技术工人更加有信心,才能进一步擦亮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据了解,杨金安连续5年被评为公司“首席员工”,荣膺“金牌首席员工”,在公司“金蓝领”工程中又被评聘为“大工匠”, 不久前又荣获了中华总工会评选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