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使命在肩!1月10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尹弘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确定了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并明确了2020年重点工作。河南今年想咋干?“河小康”带你创意读报告。
【第八站】
如何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答案: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新的竞争力
报告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生态环境事关全社会共同利益,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好。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强化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将全面消除省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让我们的城市拥有更宜人的水环境。优化环境治理方式,对企业既依法依规监管,又主动帮扶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率先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新的竞争力。
解读:1月10日下午,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郑州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被多位代表提起。
“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新的竞争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际上,金山银山有时候也换不来绿水青山。”河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王保存认为,郑州区域内缺水很严重,郑州人均水资源较少,水环境已经成为制约郑州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郑州花大力气整治贾鲁河,就是着力修复水生态的举措。
河南省人大代表、省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舒庆认为,河南污染治理靠3条路子,一是向管理要效率,比如近年来我省的污染管控;二是工程措施,比如工业企业超低排放;第三也是最核心的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优化。
【第九站】
县域经济发展路在何方?答案:距省辖市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报告摘要:继续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回归经济”。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我省将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分类指导,支持各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注重规划引领,指导各地在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科学编制和完善发展规划。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支持基础好、层次高的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此外,继续推进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回归经济”。研究制定县域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开展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
1月9日,《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20)》调查评价篇——《2019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报告》正式对外公布,对全省105个县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分值计算和排名比较。新郑市、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市、中牟县位列前5名。
“我省是县域经济大省,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写到政府工作报告里,为县域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杜明军告诉大河报记者,我省105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基本上呈现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距省辖市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这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是一种禀赋。”杜明军表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通过发展交通,促进县区跟省辖市互动,融入城市群网络来缩小差距。此外,对于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发展壮大“回归经济”,杜明军深表赞同,他认为,“回归经济”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可持续抓手,可以保证脱贫成果。
【第十站】
如何破解我省面临的水问题?答案:加快引江济淮、小浪底南北岸灌区等十大水利工程建设
报告摘要:加快推进引江济淮等十大水利工程建设。
解读:河湖水系贯通,南水迢迢北调。目前,河南省正在有序推进十大水利工程建设。十大水利工程是着力于破解我省面临的水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对确保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期盼,谋划实施的引江济淮(河南段)、小浪底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小浪底南岸灌区、卫河共产主义渠治理、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洪汝河治理、黄河下游贯孟堤扩建等工程。
“十大水利工程”总投资387亿元,竣工后将增加我省供水能力。我省每年将新增供水能力17.81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生产、生活用水9.3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8.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38.7万亩,新增补源灌溉面积402万亩。其中,引江济淮工程能为严重缺水的商丘市、周口市和永城市、鹿邑县开辟长江水这一战略水源,年调长江水6.34亿立方米。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我省还将发挥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利枢纽水资源供给作用,常年稳定引用黄河清水,年新增引黄能力9.2亿立方米;加大淮河干流水资源利用,年从淮河干流引水1.65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