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

2020年01月18日08:37

来源:大河网

  工人在中铁装备的盾构机生产车间忙碌 河南日报记者聂冬晗摄

  以农闻名的河南工业规模多年稳居全国第五

  “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力,设在村头的扶贫车间,拿到了国际订单

  河南近10年新增城镇人口约1500万,正谋求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吸引更多农民进城落户

  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增长极不断隆起。在区域板块梯度衔接、协同发展中,地处中原的河南敏锐嗅到实现新发展的时与势。

  面对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河南提出,不仅要成为国家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战略腹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更要为后发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探索新路径。

  聚焦主攻方向转换发展动力

  2019年12月4日,中铁装备两台直径9.86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在郑州下线,用于巴黎地铁的隧道建设。“这打破了国外掘进机企业对高端市场的垄断,意味着中国盾构顺利进入全球高端市场。”中铁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谭顺辉说。

  2009年在郑州成立的中铁装备,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隧道掘进机制造服务商,连续7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2年盾构机产销量世界第一。

  以农闻名的河南,工业也相当了得:工业规模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西部第一,实现了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盾构机、新能源客车、光电子芯片等河南制造名片享誉海内外。

  截至2018年底,河南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量居全国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六位、利润总额居全国第七位。

  当前,河南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五大主导产业。其中,装备制造、食品制造已成为万亿级产业,还成长出以洛阳动力谷、中原电器谷为代表的19个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

  “近年来,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对河南工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工信厅厅长李涛说。

  李涛介绍,2012年至2018年,河南五大主导产业年均增长1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2018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1%,较2012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关键。10年前,河南工业结构仍以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为主,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高附加值产品少、节能减排压力大等问题突出。对全省来说,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直是近年努力的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河南做好调整结构的“加减法”,一手压减过剩产能,一手承接产业转移。

  2016年以来,全省统筹推进火电、水泥、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累计退出煤炭产能4400万吨,压减炼钢产能240万吨,关停103万千瓦煤电机组,全面取缔22家地条钢制售企业。

  从2009年起,全省大力打造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民权制冷、鹿邑化妆刷、太康锅炉、确山提琴……尤其在原本的工业洼地——黄淮地区,很多农业大县抓住历史机遇,锻造出工业筋骨。

  以创新为途径,河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绿色改造、智能改造和技术改造,围绕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着力,形成创新“磁场效应”,增加产业科技含量。

  位于鹤壁市的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发展起来,其生产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已连续4年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PLC型光分路器芯片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吸引中国科学院把更多创新人才及资源投到河南,公司还将推出几款已研制成功的芯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远大说。

  以开放为支撑,河南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在全球配置资源,提升国际竞争能力。2012年,郑煤机营收突破百亿,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变,营收增幅开始下滑。面对严峻形势,郑煤机2017年收购德国博世集团的电机业务,一举成为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强化比较优势激发发展活力

  2019年12月1日,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三条高铁开通运营,写下河南“米”字形高铁的一“撇”一“捺”。南阳、平顶山、周口等城市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沿线3000多万人的出行条件得以改善,中原经济地理版图也由此开始重构。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小时高铁圈覆盖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和市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变区位优势为交通优势,变交通优势为物流优势,变物流优势为产业优势,变内陆腹地为开放高地,能激发全省活力,培育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近年,河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奋力提升基础能力和枢纽地位。仅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全省2013年至2018年累计投资2900亿元,2019年的投资目标达600多亿元。

  全省基础设施水平突飞猛进。在铁路上,打造“米”字形高铁,还有两“点”就实现省辖市全通车。在公路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19年内达到6600公里,路网密度和通车里程全国名列前茅。在航空上,投资190多亿元的郑州机场二期于2015年建成投运,三期工程启动建设。在水运上,周口港、漯河港陆续复航,正在实施千亿水运复兴工程,推进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在网络上,实施“宽带中原”战略,市、县、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带宽居全国第二位。

  交通畅,物流兴。在河南万邦国际物流园中,最近每天早上5点,智利车厘子批发商陈娜就忙了起来。“每天的销售量超过10000斤,除了河南的客户,还辐射到附近几个省,最远的来自哈尔滨。”

  河南万邦国际物流园运营不到10年,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得益于河南的区位交通优势,公司业务辐射到全国各个省区市和全球40多个国家,2019年交易量达1000多亿元。”河南万邦国际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森说。

  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机遇,河南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依托二期工程的吞吐能力,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34条(国际地区29条),通航城市40个(国际地区28个),基本形成“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2019年,客货运吞吐量位居中部地区双第一。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郑州)每周去程14班、回程10班常态开行,网络遍布亚欧地区30多个国家的130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近5000家。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河南首创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的“1210”监管服务模式,在全国普遍推广。河南E贸易辐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永久落户郑州。

  “空陆网海”协同发力,河南成为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省份。河南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链”接全球,实现由主要输出劳务、粮食,到贡献河南制造、河南创造。平舆藤编、虞城钢卷尺、许昌假发等走出国门大卖,很多设在村头的扶贫车间,拿到的都是国际订单。

  开放力度催生外贸速度。2018年,河南进出口总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12.7亿元,是2009年的6倍;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出口位居全国第八位、中部第一位,进出口位居全国第十一位。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等要求,‘无中生有’打造‘四条丝绸之路’,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说,如今的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正由对外开放的跟跑者变成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先行者。

  重构区域格局释放发展潜力

  2018年,郑州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建城区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郑州市近年来人口吸引力非常强劲,年均增量超过15万人,2018年达26万人。

  “郑州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国内外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持续提升,引领中原崛起的龙头越昂越高。”郑州市市长王新伟说。

  河南人口众多,但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河南发展的短板,也是潜力所在。近10年间,河南城镇化人口约1500万,单以人口论,相当于新造了1.5个郑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河南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推动形成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在郑东新区林立的高楼大厦里,穆庄村村史馆坐落其中,件件农具、张张老照片,诉说着这片土地过往的田园生活。看到一张二层筒子楼黑白照片,37岁的村民穆东亮伸手指向照片上的一间屋子说:“这就是我1999年刚当老师时的办公室。”这位原穆庄小学语文教师、现就职于在穆庄土地上新建的郑州市商鼎路第一小学。

  穆庄是郑州快速城镇化的一个缩影。全市城镇化率已由2012年的66.3%提高到2018年的73.38%。

  河南人口上亿,仅靠一个郑州无法容下。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构建高铁半小时核心圈,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形成“1+4”郑州大都市区。

  河南县域国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90%,人口约占80%,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一半以上。自2016年起,以中小城市和县城为重点,河南启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统筹做好以文“化”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下,一些农民被好工作、好环境等条件吸引,进城落户成为市民。

  来自夏邑北岭镇的韩翠花是当地一家纺织企业的实验员,因为被评为厂里的优秀员工,获得一套100平方米住房的奖励。“房子离厂走路10分钟就到,上班方便得很,有工作、有房子,算是在城里扎下了根。”韩翠花说。

  河南城镇化率上升的同时,城镇化质量也在提高。河南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省城镇人口中使用市政统一供水的人口占83%,通过市政统一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人口占91.8%,通过市政统一的生活污水处理覆盖人口占67.1%。

  数据显示,河南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10年相差11.1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8年的7.87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1.71%,比上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增幅跃居全国第一。

  “在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依然是河南最大潜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说。

  建设美丽河南提升发展引力

  李成锋曾笃信“产品展厅是企业展示形象和实力的窗口”。为此,这位安阳新顺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过去在展厅装饰上不怕花钱、费尽心思。

  现在的李成锋则把精力放在了环保上。该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两次升级改造公司环保设施,已实现废水循环不外排,废气排放优于国家标准。

  “以前客户来厂考察,第一站肯定是展厅,现在不少客户提出先看环保设施和生产工艺,然后再进展厅看产品。”李成锋发现,参观顺序改变的背后,是客户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客户担心企业因环保不能稳定达标影响生产和交货。”

  要改变传统产业占比高、工业产品结构“底盘重”的老问题,作为资源能源大省的河南,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迫在眉睫。通过控污、控油、控车、控尘等,河南空气质量不断改善,2018年的PM10、PM2.5平均浓度均比2014年下降约1/4。通过持续开展河道综合治理,重点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南水北调“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好于国家考核要求。实施土壤防治行动,全省土壤质量总体稳定。

  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之一,南阳承担的使命不同寻常。为保渠首水清,南阳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有机农业。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34万亩,占全国有机生产面积的1.5%;累计认证有机产品395个,占全国有机证书总数的1.2%……如今,南阳市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双双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南阳淅川县张河村距离渠首约6公里,南水北调总干渠穿村而过。村里,一排排树干刷白的石榴树集中连片,很是壮观。

  “有水不能养鱼,有山不能放牧,有矿不能开发。水源地群众为保水质做出了牺牲,但换来了软籽石榴这个绿色富民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说,张河村带动周边种植近2万亩软籽石榴,村民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甜。

  河南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比高达70%以上。推进能源结构转变势在必行。

  环保改造对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能源环保管理处处长刘永民介绍,完成环保改造后吨钢污染物排放量较改造前下降约75%,2017年、2018年集团净利润分别达20.6亿元、24亿元。

  “排放不达标的小、散、乱、污企业被取缔,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行业内积极治污的企业因率先完成环保改造升级抢占了市场先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存牢说。

  每至寒冬,一批又一批大天鹅“携家带口”,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回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天。“十年前天鹅还很少,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现在监测到的约一万只。”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处负责人董帅伟说,天鹅对水质很“挑剔”,天鹅数量增加与湿地生态环境变好分不开。

  近年,河南省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鸨、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种群也在扩大,还有一些“绝迹”多年的陆生野生动物也开始频频露面。

  “野生动物又回来了,说明我们的保护起了作用,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得到有效控制,栖息地更适宜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河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卓卫华说。

  据河南省林业局统计,河南共有湿地面积941.92万亩,2017年与2007年相比,森林面积净增1295.8万亩,2014年至2018年森林覆盖率提升2.64个百分点。

  “河南基于资源优势形成的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大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治理的任务更为艰巨。”王国生说,我们既狠抓“治”,更注重“建”,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牢记嘱托,一亿中原儿女夙兴夜寐,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勇于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怀丕 河南日报记者万川明栾姗)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