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的九次阅读

2020年01月18日10:28

来源:大河报

  2019年是一个可以借“忙碌”的说辞来开脱许多事的年份,所幸阅读总是可以见缝插针的,算起来,这一年有九本书给我带来了阅读的愉悦

  《应物兄》

  李洱,人民文学出版社

  《应物兄》的面世,可谓“千呼万唤”——如果你是李洱的忠实读者的话。而它即便没有茅盾文学奖的加持,也依然是今年的必读之作: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小说,无论体例、内容,还是表达风格,都有可说道之处。对一些读者来说,它算不上“好看”,但喜欢李洱写作风格的人读起来还是津津有味的。可以说,这是一部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作品——知道李洱不会花十几年时间“规规矩矩”地写一部循规蹈矩的作品,但没想到他采用了这样所谓“经史子集”的混合又单一的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往日的李洱——某些手法依然得心应手,比如对真假“史料”的使用和真真假假的“考据”,而对所谓“知识分子”的描绘,其实在早期的《夜游图书馆》等作品中已有展现。还会下意识地联想到其他,比如《红楼梦》《围城》,传统白话小说,纳博科夫,等等。但重要的是,所有这些感受或联想的源头与终点,都是李洱自己。

  《致江东父老》

  李修文,湖南文艺出版社

  从《山河袈裟》以来,李修文的散文就有了独特而鲜明的风格。《致江东父老》延续了前作的深情和真切,但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他人,记录了诸多小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面对命运的不屈和抵抗。这样的内容可能并不罕见,但李修文那般的笔墨却不可多得,其深情、浓烈,激荡人心,既有豪情,又有柔肠,确实独树一帜,让人很难抗拒。

  《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湖南文艺出版社

  比起一度大热的电视剧,书也许更好看。作者马伯庸的写作功力不容小觑。能把一个故事讲得跌宕、悬疑、流畅,能把一个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可能不少作家也能做到,但是,马伯庸还有另一手“绝活”——“建造”一座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城规模庞大,其建筑、规划、设置、民生……井井有条,合理规范,并且活色生香。这对作者要求的,就不只是文字功底了。更何况,作者还在曲折迷人的故事中,探讨了人心、人性,以及何为“大善”。这些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依然引人深思。整个故事也由此脱离了历史的陈旧“烟尘”,具有了现代底蕴。总的来说,《长安十二时辰》既有日常的鲜活,又有传奇的迷人,既是“历史”,又是现实。如果所谓的类型小说,都能写到《长安十二时辰》的程度,那它的情境和前景,当真是令人向往。

  《它》

  斯蒂芬·金,湖南文艺出版社

  像斯蒂芬·金的许多小说一样,《它》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即《小丑回魂》和《小丑回魂2》。相比书的厚度,故事其实并不复杂,讲的是一群少年同一个恶魔“它”之间的“战争”。说起来似乎有些俗套,但耐不住斯蒂芬·金会写,在故事开始便设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具有感情冲击力的悬念,让人忍不住看下去,看一个个少年如何遭遇“它”,并最终团结起来打败“它”。最终少年们在外部和内部的种种困扰和困难中,逐渐成长。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它》也是一部“成长小说”,而那个“它”,也许就是每个人都有的、需要去面对才能成长的内心恐惧。

  《独居的一年》

  约翰·欧文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知道约翰·欧文,是因为《苹果酒屋的规则》,但《独居的一年》可能更能让人感受到欧文的写作能力——他能把人的一生,写得跌宕起伏而延绵不绝,让人不由感到,这一生如此漫长,也如此丰富,如此“狗血”,也如此动人。欧文其实是一个非常“狠心”的写作者,因为他总是会写下惨绝人寰的故事,但他的醉翁之意,其实是人的内心的追寻与和解。《独居的一年》便是如此。

  《玫瑰的名字》

  翁贝托·埃科,上海译文出版社

  翁贝托·埃科去世之后,谁能接棒?有谁能像埃科这样将深厚、广博的学识和文学结合起来?还有哪个人能拥有如此之多的图书?就为这些原因,也应该再看一看《玫瑰的名字》,而这本书,也许是埃科小说里最容易看的——与《傅科摆》《波多里诺》相比。《玫瑰的名字》里有一个复杂的连环凶杀故事,但更复杂的,是宗教学知识、符号学知识,以及作者精心设置的“玄虚”。但你不能说埃科有卖弄之嫌,因为他卖弄得太娴熟自然,也太煞有介事。总之,在一个凶杀故事的外壳下,埃科塞进去的是自己存储的知识与观念的“私货”。如果要提炼意图或意义,也许可以这么说,通过《玫瑰的名字》,埃科告诉我们,没有谁有权利垄断知识,也没有谁能阻挡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

  《微暗的火》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上海译文出版社

  说起来,埃科同纳博科夫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学识的丰富。不过,同样是“逗你玩”的戏谑,埃科可能还有苦口婆心的一面,纳博科夫却多为嘲弄和讽刺。在纳博科夫笔下,历史的真假就在股掌之间,《微暗的火》里面的“史料”被考证得比真实还真实,再结合广博的知识,荒诞便变得一本正经,虚假也变成确凿无疑。其中多种叙述手法的转换运用,都被纳博科夫信手拈来,拈得干脆利索,实在令人感叹:小说也可以写成这样!《微暗的火》堪当纳博科夫叙事技艺的一大明证。

  《小团圆》

  张爱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据说,市面上可见的张爱玲传记,至少有一百多种,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张爱玲被关注的程度。其实,真的想了解张爱玲的人生,不妨从《小团圆》看起。它不是自传,胜似自传,胜在权威,也胜在坦荡和坦然。不过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在文字风格上,《小团圆》与早期的作品明显不同。它的文字非常简练,情感非常节约,写得毫不委婉,还会突然跳跃,显然不想解释,不想多说,更不想抒情。想想张爱玲本人的做派,倒也符合她的性情。何必废话呢?过去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写出来就是了。

  《金翅雀》

  唐娜·塔特人民文学出版社

  看过小说的中文译本,会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有魅力的作品,但很难说清楚这个故事的魅力具体在哪些地方,就像很难说清楚书中《金翅雀》这幅画到底意味着什么。作者在里面所表达的,应该不仅仅是“在通往死亡的半路上去爱死亡所无法触碰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荣耀和恩典”,也不仅仅是“爱本身最根本的矛盾和不统一”以及“人类热爱美丽事物”之类的,否则未免有些过于美国式的“正能量”了。也许,这种真相与半真相之间、似明白又不明白的含混,就是其魅力之一。更或许,作者真正要说的,倒是题记中加缪的那句话:“荒谬带给人的不是自由,而是束缚。”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