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曾奔赴汶川抢通供水生命线的年轻人 又创造了郑州管网铺设新速度

2020年02月18日19:0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想起郑州岐伯山医院铺设管道时,同事们基本没回过家,实在累得受不了就躺在管道上打个盹,或者在车上眯一会儿。”2月18日,看到河南版“小汤山”正常投入使用后,曾参与该院建设的郑州自来水三强公司第四项目部优秀共产党员赵明洋回想起那6天5夜的紧张施工依然历历在目。

赵明洋告诉大河网记者,1月28日下午,三强公司第四项目部临危受命,承担位于郑州航空港区展翔路与华夏大道西北角的岐伯山医院供水工程施工任务,34岁的他接到了参战通知。

接到任务后,赵明洋第一时间安顿好家人,奔赴航空港区工地现场进行现场勘察,谁知道这一去就是6天5夜没回家。

12年前,同样是在危急时刻——汶川大地震,当时仅22岁的赵明洋主动请缨,与战友们一起奔赴四川绵竹,因机械物资缺乏,用手拉肩扛供水管道的方式,为绵竹抢通供水生命线。

12年后,在全国上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的时刻,赵明洋又一次踏上征程。他和同事们连夜组织材料、机械进驻现场,并指挥机械进行开挖。

390米DN400(管道的公称直径,指的是外径与内径的平均值,称平均内径)供水管道,需要穿越华夏大道,工期10天,又加之处于疫情防控时期,赵明洋明白,这必将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殊死鏖战。

挖沟、排管、填埋……施工现场进展迅速。为保证质量,赵明洋反复检查每个施工环节和细节。但是华夏大道下方各类管线纵横交错,开挖、排管都是难上加难。人称“拼命三郎”的赵明洋在摸清地下管线情况后,与多家管线单位协调沟通后,现场指挥机械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小心翼翼,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延误工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赵明洋拼命认真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们,“战友们”最终以6天的时间铺设完毕390米供水管道,提前两天完成试压与冲刷,具备最终通水条件,创造了郑州供水管网铺设的新速度。

编辑:郭同欢  审核 :新闻总值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