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河南|好样的!河南这些抗“疫”一线的“娃娃兵”

2020年03月02日18:32

来源:新华社

  张扬、叛逆、自我为中心……“95后”是一个被贴满标签的一代。这些曾经被认为“宠坏”了的一代,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可圈可点,用自己的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他们青春洋溢,他们向光而行,只为把温暖传递下去。

  不论从地缘、还是文化上,豫南小城光山和武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返乡人口多,防控压力大,危难时刻,白衣队伍里一群可爱的“娃娃兵”,在很多人被迫宅在家里刷手机追剧的时候,他们转身投入战役。

  光山县人民医院抗“疫”一线的“娃娃兵”们

  为了抗疫,拼尽全力

  1996年出生的年轻党员李莹莹,毕业以后回到家乡医院工作,在战役打响的第一时间来到光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支援。感染科设施老旧,既没有所谓的负压病房,也没有高级的防护用具。疫情突发,各项工作在院领导紧急统筹下逐步完善,病人数量与日飙升,急需隔离入住,她们的团队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迎难而上。李莹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即使每班安排4小时的工作量,但每天她都会主动要求再次进入病区帮忙。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春节没能回家,她的弟弟被隔离留在武汉,家里父母由于心脏疾病突发一直瞒着在前线上班的女儿,频繁向女儿撒谎说:“我跟你妈一切都好,你安心上班”。后来,偶然得知父母春节也在医院治病的李莹莹,终于没再忍住,从不轻易掉眼泪的小姑娘,扑在同事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没关系,我可以。”

  1997年出生的吴青林,是光山县人民医院儿科护士。儿科病房在院领导的紧急调配下,临时改造成小儿普通发热病区。儿科工作比较棘手,需要细心筛查普通发热患儿和“新冠”患儿,这些患儿不仅没有自理能力,而且为了随时观察小儿呼吸状况,病区决定冒着风险暂且不给患儿戴口罩,这就意味着大家必须做好十足的防护措施。院里现有的防护资源会首要送到主战场,其次才是类似儿科病区。为了节省防护服,吴青林经常早上进入病区,下午快两点钟才出来,此时午饭早已凉透,小姑娘总会笑嘻嘻地说:“没关系,和前线的同事比起来,我吃的根本不算苦”。

  不进入病区时,吴青林会帮忙运送物资,这些物资需要和团队一趟趟搬运,频繁的体力工作常让这个小姑娘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她永远还是那句“没关系,我可以。”

  “我不上,谁上?”

  1997年出生的胡玉瑶,在疫情暴发之际主动请缨上一线。医院领导出于考虑保护资历尚浅的职工,原则上不允许这些新入职的娃娃上战场。得知消息她着急又难过,却不肯轻易放弃,努力为自己争取机会:“我保证一定不拖后腿,一定做好防护,我想和前辈们并肩作战,我是党员,我有信心接受这次考验,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培养”。

  医院领导被她的再三坚持感动,决定放手一次。如果不是当初的坚持和不愿服输的那股韧劲,不会铸就这群孩子们的快速成长。“很感激组织对我们这群孩子们的信任与支持,别人都说我们是英雄,我没觉得自己是英雄,初心使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我年轻,让我来!”

  1998年出生的扶万里,2019年6月入职,同样刚上班半年的小伙子,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我年轻,让我来!”这是扶万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伙子性格腼腆,工作起来细心认真。由于感染科是各个科室抽调过来的兄弟姐妹,遇见各种突发状况时,大家互相帮助,扶万里亦是如此。

  前线设施条件和人力都有限,暂时没有ICU隔离病房,有着ICU工作经验的扶万里也挑起重任。当有重症患者入住感染科时,这个小伙子总会冲在别人前面,在里面一守就是一整宿。但对他而言,这些都不值得一提,他说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疫情就是命令,使命必达! 

  一位年轻医护工作者摘抄的文字

  脱下口罩,他们稚气未脱;穿上防护服,他们逆风而行。这群一线的“娃娃兵”,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挺身而出。(张浩然、盛鹏、黄晓婉)

编辑:臧小景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