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决胜中原

2020年03月08日08:18

来源:大河网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习近平

  乡村振兴好风景。

  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2020年2月28日,最后一批国定贫困县正式宣布脱贫,至此,河南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651.1万人

  河南累计实现651.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48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1%

  □河南日报记者 归欣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年前的场景仍温暖着亿万中原儿女。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他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星光不问奋斗者,时代不负赶路人。

  一年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持续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五级书记抓脱贫”抓铁有痕,“‘1+N’政策体系”踏石留印,14个重大专项握指成拳,扶贫产业稳步推进,“三农”补短板成绩斐然。坚持脱真贫、真脱贫,标准从严,考核从严,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场,河南交出了一份出彩答卷。

  甩穷帽

  中原“清零”贫困县

  千年以降,河南既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也是中国的缩影。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河南就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建档立卡之初,我省有贫困县53个,其中,国定县38个,省定县15个;贫困村9536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5;贫困人口698万,数量居全国第三;2013年年底,贫困发生率为8.79%。

  “当时,河南的脱贫攻坚形势相当严峻,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说,贫困县中,既有深山区县,也有滩区县,还有不少老区县;贫困人口中,70%以上集中在“三山一滩”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压力大。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原答卷”如何书写?河南的回答从焦裕禄精神发祥地兰考落笔。

  2014年3月和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兰考,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叮嘱当地党员干部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并提出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思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兰考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加油干,2016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124元和9943元,比3年前分别增长10164元和4297元。2017年3月27日,在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兰考县作为全国第一批退出的贫困县,在全省打响了“摘帽”第一枪。

  随后的4年间,中原大地捷报频传:

  2017年10月31日,紧随兰考之后,滑县宣告脱贫摘帽。

  2018年4月17日,舞阳县正式脱贫,成为我省第一个成功摘帽的省定贫困县。

  2019年5月9日,栾川等19个国定贫困县、伊川等14个省定贫困县同批摘帽,一日之间,我省贫困县减少33个。

  2020年2月28日,嵩县、汝阳县、鲁山县等最后一批、14个国定贫困县正式宣布脱贫。至此,河南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这一时刻,是我省脱贫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标志着党中央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战略任务,我省基本完成。在这场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河南累计实现651.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48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1%。

  “所有贫困县成功摘帽,意味着党领导下的脱贫攻坚战在河南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外,我们还向全国的脱贫攻坚贡献了不少河南智慧。”史秉锐介绍。2017年以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金融扶贫现场会、扶贫车间现场会等先后在河南召开,卢氏金融扶贫、兰考可持续发展、上蔡集中托养、平舆“互联网+分级诊疗”的探索等叫响全国。

  电力精准扶贫助力卢氏农民奔小康

  补短板

  加快发展后劲足

  决胜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在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大的短板在农业农村,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短板最突出,也最直观。

  “2016年,我刚到村里的时候,吃水要下河挑,用电要碰运气,最难的是没有路,花了一个月才把所有村民组走了一遍。”省银保监局派驻商城县伏山乡簪子河村第一书记陈铁帮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村里路通了、水来了、电稳了,一天一个模样,成了商城县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变化如此天翻地覆的,并不只有簪子河。

  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来,河南强化规划引领、投入保障和需求导向,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各项短板明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整体上实现了历史性跃升。

  交通扶贫送“路”到村。投资66.7亿元,新改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7980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100%。高速公路“双千工程”(里程超1000公里、投资超千亿元)15个项目中,有14个经过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或者偏远山区。

  水利扶贫“解渴”入户。投入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资金17.61亿元,受益行政村2443个、其中贫困村933个,受益贫困人口39.47万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现状全覆盖。

  电网、网络“双剑合璧”。提前完成贫困县、贫困村电网改造,全省农村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全面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和光纤接入全覆盖。

  环境整治“内外”翻新。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全省90%以上贫困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着眼于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我省同步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多项扶贫开发重大行动,农民群众脱贫之路更稳,农村地区发展后劲更足。

  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25种大病救治率达到100%,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村医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549所,为贫困地区招聘特岗教师9800名;86.2万人享受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14.5万人享受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十三五”时期累计建成858个集中安置点,规划搬迁的26.03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搬迁入住;精准核定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全年改造危房10.64万户。

  宝丰福禄葫芦助脱贫

  炼作风

  留下“不走的工作队”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省委书记王国生多次指出,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

  2019年以来,我省选派1.3万名驻村第一书记、2.1万个驻村工作队,实现贫困村、脱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全覆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省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挖掘、培养出一大批被群众称为“闺女书记”“狗不咬书记”“铁人书记”的基层扶贫干部。党的优良作风回来了,融洽的干群关系也回来了。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洗礼,转变了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兰考的老百姓说,焦裕禄精神又回来了。”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在全省率先脱贫后,兰考的115个扶贫工作队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扩编”为345个奔小康工作队,在村村寨寨树起新的“四面红旗”。

  “党员干部靠前,群众就有信心。”卢氏县潘河乡花马村驻村第一书记贠安良感慨。这个在大山深处的村子,距县城40公里,因为穷,“女儿外嫁,男儿出山,有去无返,不愿还家”。而这两年,在贠安良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利用靠近冠云山景区的优势做旅游文章,村里水电路全通,村民们发展起农家乐,日子越来越红火。

  “党员干部‘麻烦’多了、‘辛苦’多了、‘委屈’多了,就更接地气了,干群关系就能真正改善了。”谈到驻村两年多的感悟,宜阳县董王庄乡武坟村驻村第一书记卢鑫如是说。驻村两年多,卢鑫变得又黑又瘦,村里的产业却大有起色,种植艾草200余亩、红薯100余亩,当年可以收益;花椒、中药材等长效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数十万帮扶干部扎根一线、无私奉献,使绝大多数曾经“软弱涣散”的贫困村,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拥有了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村子发展有了主心骨、群众致富有了领头雁。截至目前,我省共培训村党组织书记2.5万人,建档立卡之初的9536个贫困村中,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的,超过7700个。

  奔小康

  乡村振兴天地阔

  如何带领脱贫摘帽不久的群众稳步迈入小康社会?实践反复证明,发展产业是“金钥匙”。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就业增收才有出路,农村全面进步才有支撑,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里,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摇曳生姿。200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陈世法返乡创业,包下荒山种植油茶树。十余年来,在光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司马光油茶园发展到2.7万亩,覆盖6个乡41个村民组,带动390户贫困户增收,安置2000多名周边群众就业。目前全县油茶面积超过20万亩,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树”,乡亲们高兴地说:“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

  一年来,我省按照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大、发展快的原则,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中药材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93万人;规范建成扶贫车间3811个,受益贫困人口5.1万人;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带动贫困人口约6万人;电商产业持续壮大,促进农产品上行415.7亿元,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5.93万人。

  我省还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为开端,深入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使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激活了农村的活力,推动摆脱贫困的中原大地,向着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改革前后有啥差别?新县沙窝镇朴店村村委会主任胡如根快人快语:“过去望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现在山就是股份,水就是财富,人人都有份,浑身都是劲。”

  2019年3月,依托青山秀水,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下,朴店村首次举办桃花节,开幕当天就吸引游客1万多人,村里的53家农家乐生意火爆,有个村民提个篮子卖油条,都挣了4000多元。加上在建的茶油加工厂、建筑公司和林果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今年收入预计在70万元以上。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党支部“把方向”,村委会“管事务”,股份经济合作社“抓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但让农民第一次有了股权证,也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成为真正的法人,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年底,全省60%的行政村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10月前,所有村要完成改革,让农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变大,让农民群众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

  扶上马,送一程。为推动改革,我省在扶持农村集体经济上不断加大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各级财政累计安排改革工作经费3.96亿元;省财政累计投入40多亿元,每年扶持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试点。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河南乡村振兴的“春苗”日益茁壮。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乡土梦想,正伴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在广袤的田野上升腾起崭新的希望。

  本版图片均为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