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归来记者说② | 我在武汉的58天

2020年04月18日11:4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战“疫”名片:

  刘晓波是河南日报记者,他是河南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第二批派往湖北武汉报道组成员之一,主要跟随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采访重症医疗队队员。

  我在武汉的58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很多年以后,提起新冠肺炎疫情,我想我仍会记忆犹新,那场惊心动魄、众志成城的战“疫”就如同发生在昨天。武汉,我从未想过会与一个城市的脉搏环环相扣。

  2月2日,刚刚结束16天夜班,我跟随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中午通知、下午动身、晚上抵达。3月30日,在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救治任务后返回郑州。

  ▲3月30日,第二批医疗队即将离开武汉,刘晓波在现场采访。

  58天,这是我在武汉战“疫”一线报道的时间表。

  在武汉近两个月时间里,我与医护人员同吃同住。135名队员来自我省20多家医院,平均年龄不超30岁,很多都是初为父母,甚至没来得及给孩子断奶,带着挤奶器上战场。开封队有一个队员我印象特别深刻。来武汉前的一个月,刚刚和丈夫离婚,1岁多的孩子放在父母家中照看。由于体质较弱,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后,身上起了很多红疹子,奇痒无比,但又担心流血感染又不敢挠,医疗队的很多队员就是这样硬生生的坚持下来了。

  第二批医疗队队员大部分都是重症专业出身,援助的医院为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是武汉市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收治点,也是这次疫情中坚守到最后的几家医院之一。刚进驻医院的时候,病人年龄大、并发症多,去世的也不少,除了身体上的劳累,队员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常常是晚上睡觉不敢关灯,一闭眼全是病人痛苦的表情。可以说医疗队员们真的是在以命救命。他们的辛苦、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我在武汉期间不敢懈怠一天,记录下他们感人的事迹传播出去是我此行唯一的职责。

  抵达武汉初期,采访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交通不便,当时武汉区与区之间通行必须要提供武汉防疫指挥部印发的通行证,否则不予放行。每次去医院采访,我们都是和队员们一起坐大巴过去,好几次采访回来都已经是深夜了。

  ▲外出采访结束后,刘晓波在路边公园休憩。

  在武汉期间,我记录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概括的话,那就是揪心和暖心。揪心的故事有很多,新医三附院医师李慧的故事不得不提。李慧在支援武汉期间,父亲不幸病重去世。我至今还记得采访那天的场景:早上我们来到李慧的房间,看到她的眼睛哭的又红又肿。原来凌晨四点,老父亲突发脑梗去世,隔着手机屏幕,李慧看着父亲一点点停止呼吸,心如刀绞一般。除了失声痛哭,李慧什么也做不了,那种痛苦和无助想想都让人抓狂。

  采访进行的极其艰难,每次追问都是欲言又止。尤其是隔着屏幕看着老父亲下葬,李慧朝着家的方向长跪不起那一幕,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采访结束,记者们也早已哭成了泪人。

  顾不上吃中午饭,我完成了报道。考虑再三,我们只发了文字报道《泪崩,父亲去世,她向家的方向长跪不起》,没有配发视频,但这丝毫不影响李慧的故事在网上的快速传播。3月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若石专门提到了李慧的故事:新乡医学院三附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慧得知父亲去世,含泪长跪拜别后,转身又进了病房。

  揪心的故事还有很多。我省急救转运队刚进驻武汉时,由于物资紧缺,队员们连纸尿裤都没有,转运过程中实在憋不住了就顺着裤腿往下尿;90后女护士贾晓阳负责给逝去的患者净身消毒,密闭空间里不仅气味难忍,而且气溶胶的传播极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她却一点都不怕,她要代替死者的亲人送死者最后一程。

  当然,也有很多暖心的故事。我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地宾馆维也纳国际酒店与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庙消防救援站仅一墙之隔。救援站里有很多河南人,得知家乡的医疗队就住在隔壁,他们在武汉物资急缺的情况下为老乡买来了鸭脖子等小吃,本想趁着天黑悄悄送到门口,不料被外出回来的医护人员发现。一名医护人员向消防战士发出了拉歌的邀请,随后令人温馨的一幕就出现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下着蒙蒙细雨,天色昏暗,医护人员站在宾馆楼下,消防战士们站在救援站楼顶,他们在雨中纷纷挥舞着手机的闪光灯,共同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听到歌声,楼上的医护人员纷纷下楼加入了对唱队伍中,整个拉歌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不少人拿着手机记录下了这心生感动的一刻。

  雨中拉歌后,消防战士还趁着晚上休息的时间,给医护人员包了1500个饺子改善伙食。吃到饺子那一刻,不少医护人员热泪盈眶,吃到了家乡的味道。

  为了记录下医护人员与消防战士互致信心和勇气的温馨时刻,我不仅刊发了文字报道《白衣天使与浴火英雄的“隔墙互动”》,还制作了《消防战士和白衣天使大型拉歌现场》《隔壁“蓝朋友”给白衣天使包饺子吃》两个短视频,其中包饺子的短视频在河南日报快手抖音号播放量超过了7万,赢得了5500人点赞。报道发出后,不少网友跟帖点赞,湖北卫视还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跟进报道。

  暖心的故事还有老兵王国辉三次逆行武汉送菜;河南大学生郝莺歌辞退回家的车票,义无反顾战斗在检测病毒的最前线;宋忠桥志愿服务队辗转各个医疗队为队员们免费理发并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医护人员买手机等等。

  ▲刘晓波(右)从医院采访归来,在电梯里用手机写稿。

  武汉之行,是我难得的人生经历。我白天采访,晚上写稿,也更加明白,记者只有深入一线,才能获得更加鲜活的素材,才能写出更加感人的故事。在武汉期间,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媒体融合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一条1分钟的优质短视频能在几小时内获得近百万的点击量,让人不得不信服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

  懂得了他们的苦,怎样适应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写好他们的故事值得深思。我陆续在河南日报刊发《一封送给逆行战士的“家书”》《楼道里的特殊生日会》《他们战“疫”的身影让人泪目》《谢谢你们给了我生的希望》《“疫情结束欢迎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爱心手机涌动的暖流》《白衣天使与浴火英雄的隔墙互动》《战“疫”使者》等50余篇文字报道,在河南日报客户端上陆续发出60余篇图文视频报道,还制作了20余个短视频,在河南日报微博上开辟了战疫日记专栏,记录每天在武汉的点点滴滴。

  每个人对于生命都有不同的理解,能在大时代里有所作为、留下印记,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修行。


编辑:魏蔚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