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老区看老乡丨红色立本,吕寨多彩

2020年04月30日20:30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金京艺 郭歌 张笑闻

  老区名片

  杞县地处豫东平原,是我省13个一类革命老区之一,是豫东农民武装起义的策源地,傅集镇吕寨村就坐落在这片火红的革命圣地中。这里曾是南京军事学院前身新四军随营学校、原解放军18军前身水东独立团的发源地,也是解放战争时豫东战役的司令部所在。

  早在1925年8月,杞县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数千杞县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仅吕寨村就有30多位。

c285a6c7986adbcc4ac472c4b8623d0_副本.jpg

  如今,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吕寨坚持“一红(红色老区)一白(蘑菇产业)一绿(大蒜种植)一香(酿酒厂)”的发展特色,脚踏实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4月16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杞县傅集镇的吕寨村。甫一见面,村党支部书记石继伟就先请我们参观吕寨自建的豫东战役纪念馆。

  “我们吕寨可是有革命的骨血传承啊!”纪念馆里,随着退休老干部孙继书满含自豪和钦敬地介绍,我们仿佛看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历史风云。在吕寨烈士名录纪念墙上,记录着9位为国捐躯且有详细生平的烈士事迹,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7岁。

  “建这个纪念馆,就是让世世代代铭记历史、不忘革命根本,把先烈们敢于拼搏、冲锋在前的精神传承下去。”石继伟一边说一边不自觉地挥手加重语气。

  身边的红色浸润,让吕寨人从骨子里敢打敢拼。1月底防疫动员时,吕寨一天内有70余村民申请卡点值岗,75岁的老党员都主动请缨。

  凭着这股子拼劲,这些年,吕寨人不断闯、不断试,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他们奔富奔强的“多彩”姿态。

  吕寨有“一白”,就是蘑菇种植。

  吕建设是村里的蘑菇种植大户。发家致富后,他和村两委支持下创办了杞县存平农业生产合作社,通过种植特色双孢菇,让村里不少贫困户脱了贫,致了富。

  “2016年合作社帮扶全村贫困户102户,到现在已经有77户脱贫了!”能够帮助村里乡亲脱贫致富,吕建设十分骄傲。

  李爱伟曾是村里的贫困户,靠加入合作社种植蘑菇,2017年就已脱了贫。

  “我家五口人都在合作社上班,现在一个人每天至少都能赚上80元!”李爱伟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去年一年我就挣了10万元,这不,连小轿车都买上了!”

  即便是在疫情期间,李爱伟的采蘑菇工作也没有停止。

  “由于疫情影响,蘑菇无法向外地运输,乡里了解情况后,给我们这些蔬菜种植户建立微信群,和县城超市直接对接供应,解决了很大问题。”吕建设告诉记者,超市的采购订单络绎不绝,在这上班村民的工资也有了保障。

  吕寨的“一绿”,则是杞县老区的优势产业——大蒜种植。

c1165efab610f27b0c10817a84b4af0_副本.jpg

  吕寨村结合自身紧邻国道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以绿色、有机、无公害大蒜种植为龙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村稳定种植面积2800余亩。依托杞县大蒜产业相关的冷链物流、交易市场、研发机构、电子商务等配套设施,踏上“互联网+大蒜”的便捷大道。

  在吕寨村的发展蓝图上,还有一“香”。

  吕寨村拥有三百多年的酿酒史,产出的白酒曾远近闻名。石继伟和村民们一合计,准备用吕寨村的酒铺出另一条脱贫路。

  “通过建立酒厂,收购村里贫困户种植的谷物小麦,同时雇佣村民来厂里上班增加营收,等吕寨村的酒做出名气了,大家钱包就更鼓了!”石继伟带领着村民们朝着这个目标,劲头十足。

f9bcafb906707a27c98fb79fe4a5ac8.jpg

  “一红一白一绿一香”,挥别吕寨村,记者由衷为这方水土这方人欢欣。

  记者手记

  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付出良多,作出了大贡献。如今在脱贫奔小康的新征程中,他们依然不甘落后,用火热的干劲儿,把革命先烈曾经闹革命、护家国的地方变成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新战场,再打一场硬仗、胜仗。

  

  在采访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深深刻入老区人骨子里的红色印记,在传承中迸发出的巨大闯劲、拼劲,在致富奔小康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智慧与干劲。吕寨的实践证明,老区不会与贫穷划等号。在红色传统激励下,老区人民不忘初心,认准产业振兴这条路,将优势产业做突出,将绿色产业做起来,让特色更特,让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多彩。


编辑:郭同欢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