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一对一”陪护张慧贞老人战“疫”,坚守90多天。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蔡君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非常感谢你们为我姑姑所做的一切,特别是得知在国内疫情期间因为封闭管理,只有她一人住在养老中心,为了她一个人,你们的护理人员90多天没有回过家,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给予了她亲人般的关心和照顾,我很感动……”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街道办事处京南社区颐养安居中心主任刘冰,日前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感谢信,感慨万千。
这封信背后,是该中心工作人员从春节开始,“一对一”陪护张慧贞老人战“疫”的90多天坚守,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让老人吃好、心情好,除了陪在老人身边的代女士费心照料,刘冰等外围支援的工作人员也操碎了心。
来自美国的感谢信:“感谢你们为我姑姑做的一切”
从美国写来这封感谢信的,是张慧贞老人的侄子张华,目前在美国工作生活。
4月25日,当远在大洋彼岸的张华再一次跟姑姑通话聊天,得知姑姑一切安好,欣慰之余,无限感激。第二天,他通过微信,发给京南社区颐养安居中心主任刘冰一封感谢信。
“非常感谢你们为我姑姑所做的一切……”张华在信中说,“二姑在郑州已没有亲人,自去年摔伤后身边无人照顾,让我十分忧心。幸亏她住进了京南社区的颐养安居中心,在你们的精心护理下,她逐渐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了。我原计划今年春节回国陪二姑过年,可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不得不取消了回国的计划,而且目前美国疫情还很严重,一时半会儿我也回不去,还要拜托您多多关照她老人家……”信中,张华再次向刘冰及护理阿姨由衷致谢。
原本都打算回家过年,突发疫情计划改变
当春节被疫情扰乱节奏,大家的生活也发生了“连锁反应”——
原本要回郑州陪姑姑过年的张华,因为疫情不得不改变计划。随之改变过年计划的,还有他的姑姑,以及该中心主任刘冰、护理员代女士等人。
“临近过年时,京南社区颐养安居中心的其他老人陆续被家人接回家,张阿姨也盼着侄子回来,陪她在家中过年,辛苦一年的护理员也盼望着放假回老家跟家人团聚,我们已制订好工作安排,中心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放假,2月6号(正月初八)上班。”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由河南永孝养老运营,为便于管理,还制定了B计划:春节假期若有老人留院,将统一集中安排居住。
计划赶不上变化。眼瞅着只剩下80多岁的张慧贞老人盼侄子回国,不料,却等来对方因为疫情不再回来陪她过年的消息。老人在郑州又没有其他亲戚,也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咋办?
养老机构紧急商议后决定:不能辜负老人和家属的信任,一个也要服务好!并安排两位护理员春节轮换加班,陪伴老人在中心过年。
一个也要服务好,“一对一”照料90多天
张慧贞老人在郑州有自己的房子,之前身体硬朗时,独自居家生活。去年,老人不慎摔伤骨折,生活不能自理,经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后住进了京南社区颐养安居中心。
大过年的,辛苦工作一年了的员工都盼着回家团聚,而且,就算只服务一位老人,也要安排主班、副班两名值班人员,后勤人员也要保证日常生活物资按时供给,水电取暖等支出费用也不少……“我们针对老人的特殊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叮嘱员工用爱心、善心、孝心、良心服务好每一位老人。”刘冰说。
针对一位老人“一对一”服务的日子开始了!
受疫情影响,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26日,按照郑州市民政部门要求,郑州的养老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行封闭管理:机构人员零外出、物资传递零接触,并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
封闭期间,护理员每天两次检测老人和自身体温上报,并测量血压、开窗通风、对居住环境消毒,确保老人的安全与健康。
一日三餐也毫不含糊,刘冰负责物资保障,采购蔬菜、鸡蛋、肉等,为确保食材新鲜,三天送一次,每次采购变换不同品种,保证营养均衡。
“张阿姨,今天午饭想吃啥?”护理员代女士每次做饭前,都问老人想吃啥,卤面+紫菜蛋花汤;蒸米饭+西红柿炒鸡蛋+蒜薹+鸡肉+豆腐汤……换着花样做。有一次,听说老人想吃细面条做的汤面,专门让刘冰买了龙须面,做给老人吃。
最让人揪心的是未知的挑战。有一次,老人私自喝凉牛奶后胃疼,呕吐,吓坏了护理员,疫情期间求医看病不比往常,还好护理员根据刘冰的指导,帮老人做好保暖,又用热水泡脚,很快,老人情况好转,护理员和刘冰这才松了一口气。
护理员想家难为哭仍坚守岗位
对老人的“一对一”服务,因为疫情影响被延长至90多天。原定的值班人员轮流照顾老人,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一直由代女士陪护,久而久之,她的情绪难免有波动。别的不说,老人身体不适时,以往有同事搭把手,如今只有她一个人面对,这让代女士莫名担心。
“啥时候能让我出去呀?我想家,想孩子呀。”有几次,代女士打电话给刘冰急切询问,说着说着,难为哭了。
电话里,刘冰一个劲儿地宽慰,做心理疏导:现在全国上下一条心,都在抗击疫情,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贡献我们的力量。
张慧贞老人是知识分子,封闭管理期间,她在中心看电视、看书读报,做保健操,与美国的侄子聊天,情绪很不错。“我在这里最安全了,也很舒心。”老人笑着说。
当然,对老人“一对一”陪护背后需要不小的开支,一人在岗,两人待岗,工作人员的工资、加班费、给养物资、水电费、防疫物资购买等远远超过老人的托养费,虽然老人的侄子主动提出增加1000元特殊护理费,每个月仍入不敷出,亏损近万元。
“一个也要服务好,关键时刻不能计算成本,我们愿意承担这份社会责任,这也是我们做养老的初衷。”刘冰说。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向好,养老机构有序“解封”,其他回家过年的老人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隔离居住14天后,陆续返回中心,张慧贞老人也结束了90多天的“独居”生活。目前,老人身体很好,面色红润,开心地过着安稳日子。
随着美国疫情加剧,张华更加体会到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陪伴照顾他的姑姑的不易,多次道谢并由衷感慨:面对疫情,祖国的防控措施有效得力,身为华人,很自豪!
线索提供胡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