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一宁
“要签到了,我们先进行热身练习,做个舌部操。”5月7日上午9点,住在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街道康桥华城社区的老党员李增艳拿起手机开始给康桥诗文品读社的学员们上课。
打开康桥诗文空中课堂微信群,李增艳把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课件推送到群里。学员们的朗诵通过微信语音传过来后,李增艳就开始逐个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并把示范作品推送出去。
今年50多岁的李增艳是康桥诗文品读社的老师。过去两年,每周五她都要去康桥华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给爱好朗诵诗文的群众上公益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区党支部发出倡议把课堂搬到网上,李增艳就组建了这个微信群。
“我们把学员分成三个学习小组,由党员志愿者召集大家分时段上课。”李增艳说,空中课堂连续进行了三个多月,效果挺不错,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到这个大家庭里。
70多岁的陈大爷是一名退休工人。因为腿脚不便,他一直没有加入诗文品读社。康桥诗文空中课堂开课后,李增艳第一时间把他拉进来,邀请他参加抗“疫”专题《送瘟神》朗诵会。为了让他快速融入空中课堂,品读社里的党员志愿者还上门教他用手机上课。
在康桥华城社区,有十个像诗文品读社这样的群众团体,团体里的党员自发成立了“雷锋团队”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邻里互助等活动。疫情发生后,社区党支部把居委会、物业、社区组织、志愿队伍、居民群众紧紧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现在,我的学习生活都变样了。”陈大爷说,在社区党员干部的帮助下,他学会了不少新技能,比如说用微信买东西。
疫情防控之初,康桥华城社区党支部和物业公司、蔬果超市共同开发了“许鲜生活管家”小程序。只要社区群众有需要,进入微信程序下单,工作人员就会配齐生活物资并送货上门。
如今,不少居民都像陈大爷那样呼叫这个“管家”上门送菜。社区党支部科学“配菜”、为群众提供“点单”服务的同时,群众也开始关心社区的点滴小事。
“这些天,每天早上都会有叫不上名字的居民到党群服务中心拿扫把、抹布,和党员志愿者一起清扫道路、擦洗栏杆。”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俊说,以往在通告栏里、微信群里通知个事情,响应的人不多,现在大家都抢着干活。
采访即将结束,一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大娘推着一辆轮椅走进了党群服务中心。刘俊立即迎了上去,“陈大姐,身体恢复咋样了?”
“好多了,你看能走了,今儿特意来还轮椅,把它留给更需要的人。”社区居民陈金云说,三个多月前,她不幸遭遇车祸。她的女儿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没空照顾她。多亏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忙前忙后,还把轮椅送给她用。
陈金云告诉记者,以前她可是党群服务中心的常客,经常来这里参加各种活动。因为疫情,也因为腿伤,好久没来了。“虽然和社区工作人员见面少了,但网上联系没断,心里更亲了。”
“都是一家人,别客气,有啥事招呼一声就行。”刘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