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福
这几天,爱网购的市民发现,取快递时,丰巢又开始悄悄收费了。
事情是这样的,丰巢快递柜从4月30日起推出会员服务,普通用户包裹可以免费保管12个小时,超时后每12个小时将会收费0.5元,而丰巢会员则可以选择购买月卡或季卡。
正所谓,世上本没有收费,用的人多了,便开始收费。
但习惯了免费寄存的用户,对丰巢的这波操作并不买账。杭州一“硬核小区”第一个站了出来,宣布停用丰巢快递柜。紧接着,上海众多小区联合抵制,同样缘于认为单方面收费不合理。对此,丰巢回应称,收费是全国性政策,目前暂不可能改变,也可谓态度强硬。
这并不是丰巢第一次打“收费”的主意。早在去年,丰巢快递柜就开始在收费的边缘试探,只不过当时披上了可跳过的“赞赏”外衣,一时迷惑了不少用户的双眼。当然,这也让其一度陷入“诱导用户消费”的舆论风波。
之所以总想着收费,关键在于这门生意实在不好做。不可否认,近年来快递柜已经成为互联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疫情之下,“无接触配送”的快递柜更是大大方便了人们生活。然而,作为快递柜“一哥”,丰巢这几年的业绩并不好看,也急需用盈利来证明自身身价。据新华社报道,财务数据显示,丰巢仅2019年就亏损7.81亿元,再有钱的主儿也经不起这样祸祸。都知道,免费的饭吃着香,但买单的人心里不痛快,谁也不愿一直当冤大头。
做生意毕竟不是搞慈善,天下也没有永远的免费午餐。快递柜要长久生存,收费本没有错,但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怎么收。“免费保管12小时”,被不少上班族指责时间太短,如果哪天下班晚,隔天再去取,很可能一觉醒来就被收费了,这时候再说什么“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服务”,圆不过去。
二是钱谁出。快递柜的出现,提升了快递员的投递效率,对于不少用户来说却意味着负担和麻烦。为了图省事,很多快递员问都不问就将包裹放进快递柜,“不送货上门”几乎成了潜规则。有人吐槽,每天取快递浪费时间、耗费体力,还有人质疑,购买商品时已经付过了运费,凭啥还要掏钱?
种种争议,症结归于一点:靠烧钱圈地换来市场的丰巢,直到现在还没找到一条可持续经营的盈利模式。其实,不单是快递柜,包括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在内的一众互联网企业,都还没有走出这种“赔钱赚吆喝”的困境。在经历了跑马圈地站稳市场后,其后续设备投入、运营维护等成本,究竟该从哪里赚回来?目前来看,还没有明确答案。
但有一点很清楚,合理有效的盈利模式,应当建立在与用户协商一致、形成合意的基础上,而不是企业单方面制定规则。互联网生态下,收费容易赚钱难,用户是可以“用脚投票”的,企业不应只盯着一条生意链。如果既没让人体验到方便,又不加商量地强征硬收,试问,有谁会乐意掏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