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场疫情,让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走到了前台。
我们还身处对病毒的恐惧之中,他们就已冲到了阻击疫情的一线。那白色的身影,是安抚我们内心最有效的“稳定剂”。
不见证生死,不知道英雄。
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社会阅历及价值观,疫情救治中,他们都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日常工作里,他们又有着怎样表现?
“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大河网、河南商报联合信阳市委网信办、信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推出系列报道“致敬5.12,天使最美丽”,带您一起走近“五代”医护人,聆听他们平凡却感人的故事。
大河网讯 (大河网记者 薛小磊 河南商报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祝丹阳 朱晓红 陈燕丽)我是李大鹏,信阳市中医院一名90后男护士,年前响应医院号召到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抗疫一线,成为首批抗疫人员。
接到领导准备出发的电话,窗外还在下着雪,纷纷扬扬,白茫茫一片,卧室里父母还在为出门戴不戴口罩争得面红耳赤,我走到他们面前说,我要去五院,新冠肺炎专项定点医院,就是现在!
采血时很笨拙,邻床老太太都看急了
“儿啊,咱可以不去不?咱不干了,谁愿意去谁去,咱不去。”得知我要去战疫一线,父母面面相觑,母亲拉着我的手不放。
我拉住母亲的手坐下,安慰道:“现在去五院您应该最放心,那里虽都是确诊患者,我却可以全副武装防备那些病毒,我比你们还要安全。”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忐忑不安,顾不了这么多了。
来不及吃口热乎饭,就匆匆忙忙奔赴五院。下午1点准时到达五院后,立即被派遣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重装备”,防护服,防护靴,护目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费力穿上这些,武装起来的紧迫感压过了心底最后一丝胆怯。
汗水浸透了衣服,护目镜也挂满了水雾,说话得喊着才能听得见,透过两层外科手套根本摸不清动脉搏动,在为 11 床病人采集桡动脉血时,连邻床老太太都着急了,搬来一把凳子让我坐下,鼓励我静下心,恢复一下状态。
浅呼吸,等待护目镜雾气消散,歇一歇发麻的双腿,再次蹲下来……很快,穿着防护服防护靴也可以走得飞快,戴着双层手套也逐渐有了手感,雾蒙蒙的视线逐渐习惯,适应了这些不便,还有紧凑的工作。血气分析、液体治疗、皮试、测体温、测血压、呼吸机监测、雾化治疗、抽血咽拭子采集、隔离消毒……一日三餐,茶水供应,所有的工作铺展开来,有条不紊。
不仅有治疗上的工作,时常还要安抚一些焦虑的老乡,防止病情危重躁动的病人拔管;呼吸困难的患者,吃饭喝水大小便随时预备着,没有闲坐的时间,不停地走,不停地做,不停地喊,如果我们停下来那就是看不见路了,护目镜已经在滴水。对讲机和传输手机不停地响着,治疗药品、面包牛奶、监护仪、呼吸机、雾化机不停地往里运,要命的是县里面转来两个重症病人已经到楼下……
梦中惊醒,对面兄弟催我“接班”
下班后,还留有最后一分力气可以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装备,如释重负,瘫坐一旁。
通过长长的走廊走进生活区,干燥的嗓子终于可以享受大口喝水的快感,甘甜如蜜,回味无穷。吃饱喝足趴在床上百无聊赖,睡意全无。
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原野,不禁心驰神往心旷神怡,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渴望着窗外的世界,渴望莺飞燕舞、鸟语花香,渴望草地林木、山川小溪,渴望窗外自由的空气还有马路尽头的灯火阑珊,哪怕是明天,哪怕是一刻钟。
不知不觉睡着了,做梦了,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真切,梦见疫情结束大获全胜,梦见张灯结彩礼炮齐鸣,梦见交杯换盏把酒言欢,梦见车水马龙摩肩接蹱,最后还梦见母亲拉着我的手泪眼朦胧,突然我惊醒了,发现对面床铺的兄弟拉着我的手说:“接班了,快!”
已经是后半夜了,隔离病区内灯火通明,窗外却漆黑一片万籁寂静。40 床大爷病情终于稳定下来,监护仪不时地叫两声,混合着他的鼾声此起彼伏……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一类的人,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他们有信仰,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的战斗着……
2月12日是值得我们纪念的日子,收拾好行李在楼下集合,不由得驻足回头,在这栋楼里,我们没日没夜的坚守了三周,奋斗了三周。我们真的累了,看着对面的朋友们接过使命勇往直前,仿佛看到了我们来时的身影,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