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无悔归来无恙
□讲述人:河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综合医学部科护士长周纪妹
武汉“封城”,全国医者闻令而动。
2月4日,郑大一附院副院长赵松带领河南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包括医疗、护理、院感、心理、保洁、厨师、电工等共46名队员紧急集结,驰援武汉。
19:00抵达,原本应该繁华、喧闹的武汉,街头灯火依旧通明,却不见一人一车,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驻地宾馆很小,却成为我们在武汉温暖的“家”。
我们要支援的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总床位1564张,累计收治患者1848名,是武汉市固定床位最多、累计收治病人最多、累计出院病人最多的方舱医院。
进舱后不停地巡视、观察、记录、留取标本,400多名患者,我们需要马不停蹄。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得快一点,就引起严重的缺氧,实在受不了,就半道扶着墙喘口气再接着干。
进舱6小时,搬运、发放、协调、统计,我们的声音早已嘶哑,汗水也早已湿透了衣背,但没有一人抱怨,没有一人退缩。来到这里,我们代表的是河南医疗队,从踏入武汉的那一刻起,我们代表的就是河南人民。
3:30出舱,武汉真的很冷,我们虽辛苦,却依旧斗志昂扬。不管我们何时回到驻地,在污染通道的入口处,总能看到赵松院长的身影。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赵松院长总是把院感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并制定了院感六大“硬核”防护措施,确保全体队员“零”感染。
1.配备责任心强、感控经验丰富的院感专家。
2.后方保障有力,优先保障救援队,定期送防护物资到武汉。
3.持续进行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队员防护意识。
4.院感专家全程跟踪进舱医护人员,持续现场督导。
5.所有队员就餐时自备餐具,取餐后单独食用。
6.加强驻地防护,严格分区、分通道管理。
守护生命用爱战“疫”
□讲述人: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卢仁辉
医疗队接管了两个病区,我被任命为病区护士长,负责两个病区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护理队伍由5家医院多个专业的93名队员临时组建,工作无章可循,防护物资匮乏,对新冠病毒及住院患者的情况一无所知……作为护士长,我该如何减轻队员的心理压力?如何带好队伍打赢这场战“疫”?
首先,搭建护理队伍,选拔责任心强、心理素质好、经验丰富的队员担任小组长,根据专业、性别、年龄、能力和医院等对队员进行合理分组。
其次,制定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等,让队员在思想上、行动上达到高度统一,使队伍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隔离病房的防护机制,并在工作中严格落实,保证队员的安全。
防护物资匮乏,对防护物资进行严格专人管理和集中管理,开源节流,并及时向医院大后方请求支援,医院有求必应,在防护物资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源源不断地寄给我们,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
在隔离病房工作,是对队员心理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刚进入隔离病房内心很恐惧,还要克服防护服和护目镜带来的不适,给救治和护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队员的心理压力很大,体力上也是一种严峻挑战,为了节约防护物资,队员们提前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工作时间不上厕所,因患者没有家属陪伴,日常护理都由护士来完成,工作强度高,护士的心率经常能达到120次左右,防护服都湿透了。
患者没有家属陪伴,我们就做他们的“临时家属”,为他们领饭、发饭、打水,为卧床患者喂饭、喂药、翻身、换尿不湿,到床边观察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及心理疏导等。
在隔离病房,都说病毒传播的速度很快,但爱与希望传播得更快。在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了。2020年3月20日,病房“清零”那天,我们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对病房做了全面的清理和消杀,关掉最后一盏灯,走出隔离病房时,不禁泪流满面。这是我们拼过命的地方!
援助武汉60天,我们共护理患者231人,所有队员“零”感染、护理“零”差错、服务“零”投诉,出院患者回访满意率100%。
白衣给了我勇气
□讲述人: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护士长王蓓
没有人生来勇敢。这身白衣让我们有了与恐惧较量的勇气。疫情暴发,感染人数不断攀升,形势险峻,“儿医人”纷纷递交请战书,冲锋在前。
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儿女的父母,对患者亦温柔以待,心细如发。方舱医院里,我是64岁阿姨的“大宝贝”,一天早上,看到一位阿姨不太想吃饭,我就把从河南带来的大枣拿给她,阿姨说:“特别喜欢吃大枣。”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跟她介绍了河南的特产,她跟我分享了她的生活。说着说着,阿姨就感觉饿了,我为她加热了饭菜,她竖起大拇指为河南医疗队点赞。
身在500公里外的战友,也在和我们并肩作战。在医院隔离病房中,有一名特殊的患儿,出生仅5天就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是河南省最小的确诊患者。初到医院的她拒绝吃奶,这可愁坏了护士们,为了让她接受人工喂养,照顾她的护士纷纷出招,尝试各种方法,最后护士们发现,小不点对打在天花板上的亮光格外感兴趣,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摸透了她的生活习惯,宝宝的奶量也与日俱增,在护士的精心呵护下康复出院。